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生物 > 综合辅导 >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很多同学都需要整理总结自己学过的知识点,小编整理了一些初一的生物知识点,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1)取送方法——取送显微镜一定要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一只手提着显微镜。
    (2)镜头的保护——镜头平时放在显微镜箱内的专用盒内,课间要用专用的塑料袋或布袋随时罩好。镜头脏了,只能用专用的擦镜纸擦拭,擦拭时要顺着一个方向擦。
    (3)粗、细准焦螺旋的使用——在调节粗、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一定要用眼睛直接看着镜筒缓缓下降。否则有可能砸坏物镜和玻片标本。
    (4)转换器的使用——转动转换器时不要用手指扳物镜,这容易使镜头松动,影响观察效果,应该手指握准转换器的边缘转动。
    (5)遮光器的使用——遮光器是调节显微镜入射光线强弱的,强光时应选用小光圈,弱光时应选用大光圈。
    (6)反光镜的使用——通过调节反光镜的角度使反射入的光线照亮观察物。强光时应使用平面镜,弱光时应使用凹面镜。
    (7)计算放大倍数——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物象的放大倍数。
    二、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1)对光——①选择目镜,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③转动反光镜,从目镜中可看到一白亮的视野
    (2)观察——①从报纸上选一个汉字或一个字母,将其剪下,制成临时玻片标本②将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通光孔中央③转动粗准焦螺旋,将物镜靠近载玻片,眼睛要看物镜,以免损坏镜头④再调节粗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象为止,最后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清晰。
    (注意: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像,如果要将周围的物象移至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物象相反的方向移动)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以上就是一些初一生物知识点整理,供大家参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