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http://www.newdu.com 2025/09/14 06:09:43 初三网 admin 参加讨论
对于很多中学生来说,都希望在中考中物理能得到高分,小编整理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 机械能 1、定义:重力势能和动能统称为机械能。 2、单位:J。 3、影响机械能大小的因素:①动能的大小;②重力势能的大小;③弹性势能的大小。 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声波: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压强与浮力 1、压力: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显著;当压力的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显著。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比较的。 2、压强: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压强。压强用符号 p 表示。压强是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而规定的一个物理量。 3、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单位:公式:p =F/s ,p 表示压强,F 表示压力,S 表示受力面积 压力的单位是:N 运动和力 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力,(压、推、拉、提、吸引、排斥等)。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物体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 1、不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能够产生力。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会产生力。 3、两个物体不相互作用,就一定不会产生力。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在一定的条件下,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 2、在分析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例时,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是在哪一个过程中,再分析物体质量、运动速度、高度、弹性形变程度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能的变化和转化情况。 温度时的物体的内能与初温度时物体的内能之差。 物态及其变化 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 100 度,把 0 度到 100 度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等份称为 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物理重要的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 下一篇: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