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语文 > 知识点总结 > 文言文 >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2)(2)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使他忍饥挨饿。饿:使……饥饿。
    ②句意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喻:知晓,明白。
    ③句意为:那就像从自己腿上割肉来充饥一样。股:大腿。
    ④句意为:如果一味沉溺于吃喝,沉湎于声色。嗜:爱好。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不要以为国家太平,边疆安宁,就不用心操劳国事了”,据此断句为: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恒,常常,总是。过,过错,过失。句意为: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
    ②中重点词语有:其,代词,指昏君。皆,全,都。为,表示被动。蔽,被蒙蔽。句意为:古代的昏君,他们的耳目都受到蒙蔽。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梳理语段内容,抓住相关语句来概括即可。
    根据“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可知,国家兴盛内要有“法家拂士”,外要有“敌国外患”;根据“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可知,乙文强调为君之道,首先是“存百姓”,其次是“不敢纵逸”,还要广开言路,居安思危。
    (5)本题考查论证方法辨别。根据语句内容,结合论证方法分类情况来辨别即可。
    “舜发于畎亩之中……百里奚举于市”是列举舜等人的事例来证明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道理,运用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把损害百姓利益满足自己的欲望的行为比作割大腿上的肉充饥,从方面论证了存百姓的重要意义,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答案:
    (1)①使……饥饿;②知晓,明白;③大腿;④爱好。
    (2)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
    (3)①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
    ②古代的昏君,他们的耳朵和眼睛都受到蒙蔽。
    (4)法家拂士   敌国外患    存百姓    不敢纵逸
    (5)举例    比喻
    【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考几乎年年考到;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助你迎接2021年中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