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政治知识点之:公民基本权利(2)
http://www.newdu.com 2025/09/03 07:09:59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8.教育的地位(或作用)是什么?我国为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制定的政策是什么? (1)地位(或作用):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2)保障政策: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9.我国公民应该如何行使基本权利? (1)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公民权利如果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要用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进行。 10.为什么公民行使权利要遵守正当的程序? 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有利于维护自身权益。 11.维护权利的方式:①协商;②调节;③仲裁;④诉讼 12、协商 ①特点:协商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 ②常见:权益争议——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 13、调节——是解决纠纷的有效方式。 ①调节方式有:人民调节、行政调解、司法调解。②调节的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 14、仲裁——当事人——仲裁协议——提交仲裁庭审判 ①特点:是解决纠纷的又一方式。 ②适用于:公民与其他个人和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时 15、诉讼——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权 ①民事诉讼——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 ②刑事诉讼——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的行为; ③行政诉讼——对行政机关的违法或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