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8096091',
container: s,
size: '580,90',
display: 'inlay-fix'
});
})();
平面镜成像 1. 探究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设计实验】如图2-4,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实验现象和结论】(1)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2)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3)物点和像点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注意】 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因为玻璃板既能反光又能透光,便于观察找到像的位置。 刻度尺的作用:比较物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的关系。 两根蜡烛大小必须完全相同的原因: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 验证所成的像是虚像的方法: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如果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那么平面镜成虚像。 在选择玻璃板时,要选择比较薄的一个。目的:防止烛焰在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反射成像。 重做实验的目的:防止误差(最好是3~5次)。 在实验中找不到像的原因: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玻璃板位置放置不当) 2. 平面镜: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3. 平面镜的作用:① 成像; ②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4.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 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物点到对应像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且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是对称的。 5.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如图2-5,光源S向四处发光,一些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了人的眼睛,引起视觉。由于我们认为光沿直线传播,所以我们感到好像光是从图中S'处发出的。S'就是S在平面镜中的像。 但是平面镜后并不存在光源S',进入眼睛的光并非真正来自哪里,所以把S'叫做虚像。 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而实像能。 6. 凸面镜和凹面镜(见下图2-6)
 凸面镜:用球面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凸面镜。 凸面镜对光的作用:凸面镜使平行光束发散。 凸面镜的应用:汽车的后视镜、街头拐角的反光镜。 凹面镜:用球面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凹面镜。 凹面镜对光的作用:凹面镜使平行光束会聚。 凹面镜的应用:手电筒的反光装置、太阳灶、反射式望远镜。 凸面镜 凹面镜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7. 平面镜成像作图方法:
 (1)如图2-7,过M点作平面镜的垂线,交平面镜于O点; (2)在另一侧截取M'O=OM,M'点即为M的像点; (3)仿照前两步,完成N点的像点,然后用虚线连接M'N'。 绘图之后要注意垂直、等距标记,还要注意虚像要画成虚线。 已知光源、平面镜和反射光线经过的点,作光路图的方法:
 (1)如图2-8,先用上面提到的方法作出光源S的像点S'点; (2)连接S'A,交平面镜于P,则PA为反射光线; (3)连接SP,SP为入射光线。 绘图之后要注意垂直、等距标记和表示光路的箭头,还要注意哪一段画成实线,哪一段画成虚线。 该作法的原理:所有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