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语文 > 知识点总结 > 写作 >

2023年中考语文说明文:说明对象及说明内容:

');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8096091', container: s, size: '580,90', display: 'inlay-fix' }); })();
    
    说明对象及说明内容的梳理
    一、基本概念
    (一)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主要分两类:
    1.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这类文章称为事物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2.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这类文章称为事理说明文。如《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揭开害羞之谜》等。
    (二)说明内容
    1
    说明对象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事物的特征是多方面的。有形状、性质、功用等多方面的特征。
    事物的特征有外部显露的,也有内部蕴含的。
    2
    二、常见题型
    (一)常见题型概述
    1.以填空题或选择题或简答题的形式考察学生对说明对象的把握。
    2.以填空题或简答题的形式考察学生对说明内容的筛选、整合。
    3.以选择题的形式考察学生对说明内容的理解。
    4.以表格题或简答题的形式考察学生根据说明内容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解题思路
    题型
    如何把握说明对象?
    ①从标题入手,许多说明文的标题就是说明对象。
    如果标题中不包含说明对象,也可在文中寻找常出现的名词性词语。
    ②抓关键句。
    说明文开头常会引出或提出说明对象,结尾常会对本文说明内容作总结,圈划这些关键句,往往能帮助我们快速掌握说明对象及相关特征。
    ③中考中要求分析的说明文有时并无标题,中心句也不明显,那就得认真阅读文章(语段),逐段(逐句)梳理,追本求源,找出说明对象。
    题型
    如何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①看标题,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②阅读全文,借助“中心句”把握每段的大意。
    ③梳理文章思路结构。
    ④归纳、总结出说明对象的“总特征”和“局部特征”,或全文围绕说明的事理。
    题型
    如何把握这类选择题?
    ①准确找到四个选项所对应的文本区域。
    ②认真比对选项的表述和文本表述的差异(如放大概念,缩小概念,混淆概念,也有一些选项无法找到明显的文本语句与之比对,需要在准确把握文本意思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判断。)
    题型
    如何回答题型
    (1)这类试题通常会以如下形式进行考查:
    A.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自己的认识。
    B.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合理性的推断。
    C.由文本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相关现象进行解释。
    D.根据文本内容对现实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如拟写警示性标语、建议、广告等。
    (2)答题基本原则:
    虽然名为“开放拓展题”,但要牢记答题的基本出发点是“文本观点”,必须依据文本的基本观点、内容来展开。
    (三)注意事项
    1.审清题目要求回答的内容,问的是“全文”还是“局部”的说明对象,要回答的是“特征”、“原因”还是“功用”。
    2.审清题目要求回答的形式,可能包含了“仿写”的要求。
    三、试题练习
    题型
    1
    ①如果听到下面这些真实的“奇闻”,你一定会觉得是地球在开“玩笑”。
    ②从荷兰某海港开出一艘渔轮,船上装5000吨鲜鱼。经历漫长的海上跋涉,渔轮停泊在赤道非洲的一个港口。卸货并过磅后的结果让船主大吃一惊:鲜鱼整整少了19吨!难道鱼被谁偷去了吗?
    ③1672年,法国科学院派人到赤道附近作天文观测。到达赤道后,有观测队员发现随身带来的摆钟每天总是走慢两分半钟。为了校正误差,他们不得不将摆长缩短。当观测队返回巴黎时,摆钟的走速又快了起来。
    ④我国一位南方运动员,在广州进行铁饼训练时,成绩突破了70米。当他来到北国冰城哈尔滨参加正式比赛时,却无论如何都发挥不出这个水平。尽管他作了极大的努力,仍然跟在广州的最好成绩相差八九厘米。比赛结束回到广州,他不服气,重新练了起来,奇怪的是,他一下子又掷出了70米!
    ⑤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不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⑥原来,这些奇事都与重力加速度的变化有关。一是赤道附近的离心加速度大;二是由于赤道部分的凸出而造成地面引力变小。原来,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它的长半轴与短半轴之差和长半轴之比(即“扁率”)为1:298.25。因此,它的重力加速度从赤道向两极就存在着由小到大的变化,也就产生了上面说的重量、时间及投掷距离随地点不同而变化的现象。赤道处地球的半径长,重力加速度就小,因此,当铁饼的质量一定时,在广州铁饼的重量就轻一些,投掷的距离远些。哈尔滨纬度高,离北极近,那里的地球半径短,重力加速度变得大起来,所以同样的铁饼就变得重了一些,投掷出去的距离自然会近点了。
    ⑦同理,鲜鱼在荷兰港口启运时的重量是5000吨。到了赤道非洲就会变轻——少了19吨。而巴黎的摆钟到了赤道,自然每天会走慢两分半钟。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
    答案:地球上的某些奇怪现象与重力加速度的关系。
    解题关键:
    1.注意标题中 “玩笑”二字是有特殊含义的。
    2.理清文章结构,抓住第⑤段过渡段以及第⑥段的首句“原来,这些奇事都与重力加速度的变化有关。”就可以得出答案。
    3.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不能把说明对象简单地理解为“重力加速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