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政治 > 综合辅导 >

2023年中考政治首轮复习:时政热点党的历史自信

');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8096091', container: s, size: '580,90', display: 'inlay-fix' }); })();
    
    中考网整理了关于2023年中考政治首轮复习:时政热点党的历史自信,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2022年中考时政热词二:党的历史自信
    材料一:2021年12月27日至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一百年来,我们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天下为公,人间正道,这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历史自信。
    1.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党交出优异答卷的原因有哪些?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⑤中国共产党有科学理论指导,能够保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
    ⑥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取得改革开放的成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种自信来自哪里?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②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3.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所拥有的自信?
    ①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
    ②一个自信的中国人,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人间正道,坚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能够引领中国发展,创造中国奇迹。
    ③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和价值观念的冲突,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
    ④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辛勤劳动才能开创美好生活。
    ⑤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
    理由自信的。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
    (1)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2、如何实现中国梦?
    国家:
    (1)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代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4)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青少年:
    ①树立远大理想,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历史使命。
    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③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立志成才,勇于担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④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关注国家发展并为国家献计献策。
    ⑤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⑥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平,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