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备考经验 > 心理指导 >

2023中考心理调整:家长的考前心理辅导

');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8096091', container: s, size: '580,90', display: 'inlay-fix' }); })();
    
    中考网整理了关于2023中考心理调整:家长的考前心理辅导,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正确认识压力
    1、适度的压力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自我成长。
    案例1:钢琴家郎朗成长故事
    2、过度的压力是一场灾难,导致过度焦虑、抑郁或麻木不仁
    ◇伤害我们的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及身体修复
    案例2:2012年郑州一中高二学生弑母案
    3、不正确的认知往往加重压力的不良影响
    例3:A B C心理认知法则及应用图片
    二、中考生家长的压力
    1、孩子的应考状态
    2、可控与不可控的中考未来(结果)
    ◇人们总是对可控而不如意的现实焦虑,更为不确定的未知焦虑
    3、青春期的逆反及种种
    ◇年龄稍长点的家长就是青春期遇见“更年期”简直遥遥无期
    ◇谁家有个青春期的孩子就意味着家里始终有个定时炸弹,说不上啥事就会炸得全家鸡飞狗跳
    4、中考生家长比高考生家长压力更大
    ○孩子刚刚进入青春期,暂时还不适应(咋变成这样啊?)
    ○刚刚进入战斗状态,斗志正兴,不分上下,绝不退出(怕你?)
    ○对青春期孩子的前景迷茫(啥时是头啊?)
    ◎高中生家长:斗争时间长、经验丰富;麻木了、习惯了;过劲了
    三、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孩子
    1、青春期孩子的所有表现和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那是成长 到这个阶段必然出现的问题。(身体发育、大脑发育的结果)
    2、表现:逆反、封闭隐私、注重外表、夸张、儿女私情等
    每天面对的是内心挣扎与困惑、外部刺激与诱惑
    3、青春期是成长的关键期,逆反一定让他“反”出来,否则后患多多
    ◎如果青春期被压制,成人后要么自卑、不敢与人交往;要么思想极端、家庭暴力;
    案例4: 疯狂英语李阳家暴案
    4、他的逆反实际上就是在向成人学习,和谁干得越凶他将来就像谁;谁是他的靶子,谁就是他学习的榜样。(家长?)
    ◇人的成长有几个关键期,错过了可能就要用一生来弥补或用一生时间接受惩罚。
    四、如何对待青春期的孩子
    ※青春期最大的杀手—-母亲(天生的朋友、离不开的对手)
    ◇拿破仑说:母亲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
    ◇十月怀胎,同呼吸共命运,天然的血脉相连
    ※青春期的两大绝杀武器-—抱怨和唠叨(多是母亲拥有的)
    ◇抱怨与担心一样,对孩子都是一种“诅咒”,是负能量的聚集
    案例5:选择性注意
    ◇抱怨害人害己。
    ◇“生你这么个玩意儿,我倒老霉了”(摊这妈孩子更倒霉呀)
    ◇“随你那死爹”(其实还随他爷,三岁不离老家根嘛)
    案例6:三代出贵族   家庭教育要三代共抓
    ◇唠叨就是相同的话不断重复说。“前途全看这几天”等
    案例7:超限效应            (孩子心烦意乱,精力无法集中)
    ○第一、要懂孩子,信任、尊重孩子
    ◇前提是要全面、客观地了解孩子
    ◇多与老师沟通,甚至通过他的同学家长掌握孩子信息
    ◇人际关系是互动的,你的信任与尊重换回的是信任与真诚
    ○第二、父母协作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尽量不让老人插手管教
    ◇不能同时管,也不能都不管,一个管、另一个闲(处理空间)
    ○第三、有效沟通(有用、互动、有效)
    1、存在的问题:
    ◇一味指责:你总是.....为什么不能....
    ◇反复唠叨
    ◇随意比较:你看你看人家谁谁谁...(伤自尊)
    2、有效方式:
    ◇闭上嘴、学会倾听,允许孩子发脾气
    ◇别先下结论,客观分析,同理心表达(编故事)
    ◇赞美、肯定,优势自信
    ○第四、该撒手别阻拦,让孩子在尝试中成长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长不大撒不开手;反而是家长依赖性太强,不想放手。是家长没长大反而害了孩子。
    ○第五、家长要有计划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生的榜样(好坏之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影响是根本的。
    ◇孩子出问题:根源在家庭,表现在学校,危害在社会
    ※当下孩子教育的四大天条:
    1、有求必应、包办一切(溺爱)
    (1)表现:袒护、迁就、无原则、无约束、满足一切要求
    ○4+2+1模式(6对1与学校教育的1对20)
    ○心软是害,心“狠”是爱(心狠不是手狠)
    ○过分实施物质奖励,忽略了精神上的鼓励
    ◇案例:小孩踢易拉罐的故事(学习动因偏差)
    (2)危害:任性、自私、无责任感、等靠要;啃老坑爹
    ◇案例:12.4广西南丹13岁女生因嫉妒同学漂亮而杀人分尸
    2、盲目攀比、过高期待
    ○将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自私)
    ○身心健康将来自食其力就是成功,天才是天生的不是管出来的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适合脚的鞋才舒服、才有利于脚的发育
    (1)表现:盲从其他家长的做法;孩子怎么做都不好
    (2)危害:绝望、嫉妒、叛逆,不健康人际关系
    3、过分严厉、暴力管教
    ○中国家长:父亲霸权主义;母亲强迫行为
    (1)表现:“一喊二骂三打”(酒后管教、吃饭时管教)
    (2)危害:焦虑、偏激、自卑、缺少正常人情感
    ◇案例:2010年药家鑫案(2011年6月7日被执行死刑)
    ○一流人才是教育出来的;二流人才是考出来的;三流人才是打出来的(赏识教育)
    4、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责任缺失)
    ○主要体现在两类家长上:经商干事业忙无暇顾及;外出打工的农民工鞭长莫及
    ○危害:野蛮成长、爱的缺失、潜在危害不容忽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