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格式问题此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情况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点击右上角的全屏查看
2017鞍山市台安县七年级期中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分)(2015秋•台安县期中)假如要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应不少于( )
A.5.1亿平方千米 B.5.1亿千米
C.5.1亿立方千米 D.5.11平方千米
【考点】(2017鞍山地理)地球的大小..
【专题】示意图;地球仪与经纬网.
【分析】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解答】解: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所以假如要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应不少于5.1亿平方千米.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大小,牢记即可.
2.(2017鞍山地理)关于本初子午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C.表示0°经线 D.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考点】重要的经、纬线..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地球仪与经纬网.
【分析】本初子午线是一条特殊的经线,其经度是0°,该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该经线是一条穿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
【解答】解: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赤道.本初子午线是一条特殊的经线,其经度是0°.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依据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的经纬线,理解解答即可.
3.(2分)(2017鞍山地理)下列现象中,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地球上有昼夜现象 B.地球上有昼夜长短变化
C.地球上有昼夜交替现象 D.地球上有四季变化现象
【考点】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专题】生态环境类简答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自转的周期为一天,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时间差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地球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公转.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等现象.
【解答】解: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区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等现象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假如不自转也会出现昼夜现象.根据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要理解记忆解答.
4.(2分)(2017鞍山地理)五带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有无明显的季节变化 B.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
C.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D.有无太阳直射现象
【考点】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和范围..
【专题】分布图.
【分析】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解答】解:地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依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划分地球五带的主要依据,结合地图记忆.
5.(2分)(2017鞍山地理)在同一地区,采用下列那种比例尺画出的地理事物内容最详细( )
A.1:500000 B.1:6000000 C.1:10000 D.1:100000
【考点】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分析】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解答】解: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数字式比例尺分子相同的情况下,分母越大分数越小,也就是比例尺越小;反之,分母越小分数越大,也就是比例尺就越大;比较选项中的比例尺,C比例尺最大,其反映的地理事物最详细.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大小与内容详略的关系.
6.(2分)(2017鞍山地理)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构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关于海陆面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东半球海洋面积小于陆地面积
C.西半球陆地与海洋面积相等
D.地球上任意两个面积相同的半球,海洋面积均大于陆地面积
【考点】海陆分布概况..
【专题】分布图;世界的海陆分布.
【分析】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29%,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将地球分为水半球和陆半球,陆半球上依然是海洋多于陆地.所以,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
【解答】解: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将地球分为水半球和陆半球,陆半球上依然是海洋多于陆地.所以,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选项D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的海陆分布,牢记即可.
7.(2分)(2012•天门)在我国东部海底,人们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这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是陆地.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海平面上升 C.人类活动 D.地球运动
【考点】海陆变迁..
【分析】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解答】解: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故选:AB.
【点评】根据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分清主次,解答本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即可.
8.(2分)(2013•察右后旗校级模拟)依据板块构造理论,下列属于火山地震多发区的是( )
A.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带 B.澳大利亚
C.亚欧大陆内部地区 D.太平洋中心地区
【考点】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解答】解: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位于两大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地中海斯﹣喜马拉雅(向南、向东延伸到中南半岛西侧和马来群岛南缘)火山地震带.
故选:A.
【点评】观察六大板块示意图,明确板块运动的方向是解题的关键.
9.(2分)(2017鞍山地理)下列哪句不是反映天气的( )
A.东边日出西边雨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昆明四季如春 D.山雨欲来风满楼
【考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分析】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
【解答】解:选项A、B、D描述的都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属于天气,昆明四季如春属于气候.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理解解答即可.
10.(2分)(2017鞍山地理)下列天气符号表示霜冻的是( )
A. B.
C.
D.
【考点】常用天气符号与天气图..
【专题】示意图;天气与气候
【分析】依据对常见的天气符号的认识,我们对题干中四种天气符号一一判断,即可找到霜冻所对应的符号.
【解答】解:从选项中得知,A是降雨,B是降雪,C是雾,D是霜冻.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用的天气符号与天气图,此题比较简单.
二、综合题(共30分)
11.(8分)(2013秋•河口区校级期末)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的经纬度是 20°W、30°N ;B点的经纬度是 50°E、50°S .
(2)从南北半球看,A点属于 北 半球;从东西半球看,B点属于 东 半球.
(3)A点位于B点的 西北 方向;按低、中、高纬度划分,B点位于 中 纬度.
(4)假设有一架飞机,从A地上空沿正北方向飞行,并保持航向不变,在不考虑天气、燃油等因素干扰的情况下,飞机最终会到达哪里?为什么?
【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解答】解:读图可知,(1)A点的经纬度是20°W、30°N;B点的经纬度是50°E、50°S.(2)从南北半球看,A点属于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B点属于东半球.(3)A点位于B点的西北方向;按低、中、高纬度划分,B点位于中纬度.(4)假设有一架飞机,从A地上空沿正北方向飞行,并保持航向不变,在不考虑天气、燃油等因素干扰的情况下,飞机最终会到达北极点,因为到了极点再飞就改变方向了.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1)20°W、30°N;50°E、50°S;(2)北;东;(3)西北;中;(4)北极点,到了极点再飞就改变方向了.
【点评】该题考查了经纬网的作用,难度适中.
12.(6分)(2011•泉州)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 .周期是: 一年 .
(2)今天(6月20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于图中的 夏至 日位置,这一天泉州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昼长夜短 .
(3)如图为同一位置不同时间,玲玲的身影长短变化情况示意图.假设玲玲身高不变,在不考虑方向的情况下,请比较判断:
A.如果是在同一天的不同的情景示意,则更接近正午的是 乙 图.
B.如果是在不同季节的正午时刻的情景示意,则更接近冬至日的是 甲 图.
【考点】地球公转及其轨道形状、方向和周期;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每年的6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高度最高,影子最短,北半球昼长夜短;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影子最长.
【解答】解:(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2)6月20日,接近夏至日,泉州位于北半球,昼长夜短;(3)夏至日,太阳高度最高,影子最短;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影子最长.
故答案为:(1)自西向东;一年;(2)夏至;昼长夜短;(3)乙;甲.
【点评】考查了地球的公转及产生的地理现象,难易适中.
13.(7分)(2017鞍山地理)根据图中的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的地形是 山顶 ,B点海拔为 600 米.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乙地一般为 绿 (填“绿”或“蓝”)色.
(2)图中河流流向大致是 自北向南 ,说明河流经过的地方地势 北 高 南 低.
(3)如果C、D两条虚线中有一条表示小河经过,则小河可能位于 D 处.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专题】示意图;地形与等高线地形图.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解答】解:(1)图中A是山顶,B点海拔为600米.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乙地一般为绿色,该地是平原.
(2)图中河流流向大致是自北向南,河流经过的地方地势北高南低.
(3)如果C、D两条虚线中有一条表示小河经过,则小河可能位于D处,因为D处是山谷,山谷部位有河流,C处是山脊,山脊没有河流.
故答案为:(1)山顶;600;绿;
(2)自北向南;北;南;
(3)D.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4.(9分)(2017鞍山地理)读世界海洋和陆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和大洋名称:
A 亚洲 ;B 大洋洲 ;E 南极洲 ;
H 印度洋 ;I 大西洋 .
(2)填出数字所代表的运河和海峡名称:
① 巴拿马运河 ;② 白令海峡 .
(3)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 亚 洲,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是 北冰 洋.
【考点】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四大洋的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专题】分布图;世界的海陆分布.
【分析】(1)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七大洲之间有的相连,有的被运河或海峡分割.
(2)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
【解答】解:(1)根据大洲的轮廓以及大洲、大洋的分布情况,读图可知,图中A是世界第一大洲亚洲,B是面积最小的大洲大洋洲,C是与亚洲大陆相连的欧洲,D是非洲,E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F是北美洲,G是南美洲,H是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印度洋,I是形状略呈“S”形、世界第二大洋大西洋.
(2)读图可知,图中①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3)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是北冰洋.
故答案为:(1)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印度洋;大西洋;(2)巴拿马运河;白令海峡;(3)亚;北冰.
【点评】本题考查了大洲与大洋的分布情况,读图解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