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罗中考“诗词、民俗谚语”的物理知识
http://www.newdu.com 2025/09/23 07:09:06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网罗中考“诗词、民俗谚语”的物理知识 江苏徐州睢宁县双沟第二中学 宋晓楼 诗词、民俗谚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09年的中考试题中有着不少的体现,下面撷取一些与诸位共享。 1.(2009莆田市)“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沐浴着如酒、如月、如梅的茶香,修身养性的民族生生不息。中国的历史有多长,中国的茶就有多香。你知道吗?茶文化中有许多的物理知识,例如: ![]() (1)通过加热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快速 汽化(蒸发) ,这便是制茶业中的“杀青”; (2)用沸水才能很快泡出茶香、茶色,这是因为温度越高, 扩散 现象越明显; (3)壶嘴与壶身相通,构成一个 连通器 ; (4)茶壶的盖子上有一个小孔, 大气压 通过这个小孔作用到壶内的液面上,壶中的水便容易倒出来; (5)茶夹是 费力 杠杆;(填“省力”或“费力”) (6)用水壶烧开水时,壶嘴会冒“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 液化 形成的。水壶的底面尽可能做得大些且有几个凹凸不平的同心圆,这样做是为了 增大受热面积;提高热效率;使水壶底部更加牢固等 。 2.(09芜湖市)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 ①“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②“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③“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飞流直下的过程中,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④“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其中正确的是( C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09雅安市)我国古书《考灵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目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生动描写,其中“舟行”是以 河岸 为参照物。 4.(09成都)我国的民谚、俗语和诗词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现列出以下几条民谚、俗语和诗词:①“潭清疑水浅”;②“墙内开花墙外香”;③“坐井观天,所见甚少”;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中,能够用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解释的是 ② ;能够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③ 。(均填序号) 5.(2009年黔东南州)“让我们荡起双浆,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大多数同学是唱着这支优美的歌曲长大的,歌曲中含有许多物理知识。请回答: ![]() (1)风使同学们感到凉爽,主要原因是流动的空气加快了人身上汗液的 蒸发 。 ![]() (2)图中倒映的白塔是光 反 射而形成的 虚 像。 ![]() (3)小船静止在水面上时,它受到重力和 浮 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 平衡 力。 ![]() (4)船浆向后划水,船向 前 运动 ,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 ![]() 6.(09湖北宜昌)俗话说“水涨船高”,“水涨”是以 地面 为参照物的,“船高”是以 地面 为参照物的。 7.(09年哈尔滨)北国的冬天,真的很美。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有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描述,其中冰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 )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凝华 8.(09年安顺市)“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沙漠地区气候变化的特点,请你简要地回答产生这种气候的原因。 参考答案:沙漠地区沙石多,沙石的比热容较小,在相同的条件下,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沙石的温度变化较大,因此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 9.(09年娄底市)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的安全警示语中涉及到惯性知识的是( B ) A.输电铁塔下挂有“严禁攀爬” B.汽车的尾部标有“保持车距” C.商场走廊过道标有“小心碰头” D.景区水池边立有“水深危险”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简单电路和欧姆定律》复习指导
- 下一篇:《电功 电功率 安全用电》复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