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估算题的几种解法
http://www.newdu.com 2025/09/23 10:09:22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物理中考估算题的几种解法 重庆市涪陵第十六中学校 张生云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中考中常有一种新题型——估算题,这类题往往是题目所给条件不完备,或是解法较灵活,同学们往往感到无从下手,现介绍几种方法供参考。 一、经验数据法 根据日常生活观察和学习过程中经验,给题目提供数据参照,选择答案。 例1.日常生活中下列估测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小铁钉受到重力约为5N B.成年人正常步行5min通过的路程360m C.一般洗澡水温度约为75℃ D.一名中学生体积约0.5m 分析:根据课本提供数据:两个鸡蛋重力约1N,那么5N就相当于10个鸡蛋的重力,与小铁钉重力不符,故A错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或课本数据知道,人步行的速度约1.2m/s,那么可以计算: ![]() ![]() ![]() 二、赋值法 将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切合实际地补充一些便于计算的数据,然后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例2.八年级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功率知识以后,进行了“比一比谁上楼的功率大”的比赛,其中某同学从一楼跑到三楼用了10s,则他上楼过程中的功率大约是( ) A.3W B.30W C.300W D.3000W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先假设人体质量为50kg,而人上楼用力与人体体重相同,即 ![]() ![]() ![]() ![]() 三、物理量转换法 把题目中所给结论通过公式计算转换成自己容易判别的物理量。 例3.大气压强约为 ![]() A.1N B.10N C.100N D.1000N 分析:大拇指指甲所受的压力不易直接识别,由公式变形计算出题目所给每个压力对应的拇指指甲的面积,就易识别了。 A. ![]() B. ![]() C. ![]() D. ![]() 显然这两个面积太大了,故答案选B。 四、累积法 对于缺乏感性经验的微小物理量,如:0.01mm、1mg等,可以积少为多,积小为大来思考。 例4.一个鸡蛋的质量,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是( ) A.60g,0.8mm B.60g,80 ![]() C. 6g,0.8 ![]() ![]() 解析:一个鸡蛋50~60g左右,大家有这个常识较容易判断,而一张纸的厚度就不好想,但我们想一下100张纸的厚度为0.7~0.8cm左右,问题就易解决了。 五、换算单位法 将题目中所给没有感性认识的单位换算成自己熟悉的有深刻认识的单位,然后加以判断。 例5.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 A.一个人的身高 B.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C.一座山的高度 D.物理课本的长度 解析:因为我们对纳米没有感性认识,我们首先将这个单位换算成自己有深刻认识的单位,再加上生活中对题中事物的了解,最后加以比较就可以了。 ![]() 六、情景联想法 遇到有些问题,需充分发挥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要考虑物理过程周围的情景中的数据,以及有关常数,加以综合分析,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例6.小明暑假坐火车去旅游,他听到车轮与铁轨的碰撞声,他突然想起,我何不利用这个机会估测一下火车的速度呢?身边又没有计时工具,请你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分析:解决这个问题可联想到火车与铁轨接缝撞击发出的响声与通过的铁轨数的关系,每根铁轨的长度 ![]() ![]() 有些问题需要几种方法综合应用解决。 例7.下列估测中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经验数据法) B.某同学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3Pa(物理量转换法) C.中学生的体重50N(换算单位法) D.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功0.5J(赋值法)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初探“北京中考试卷中写实验步骤试题”
- 下一篇:物理中考探究性试题的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