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备考经验 > 学习方法 >

初中语文最佳学习方法(2)


    (一)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一边读,一边在书上圈点勾画,必要时在书上作批注(自己的书),这样就可使书中的重点、观点、缺点显露无遗,就好像在雪后的大地上留下的串串脚印,可帮读者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避免了“抓到篮子都是菜”的现象。《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之所以现在仍引起轰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正是有了毛泽东的批注。
    批注时可用文字,也可用符号,现列出几种符号,供同学们参考
    直线:表明比较重要的内容
    浪线:__表明特别重要的内容
    重点线:表明关键性的词语
    惊叹号:!表示对精彩处的赞叹问号:?表示对某些观点或材料的疑问三角号:A表示一般材料并列的几个观点符号也可自己设立,只要自己明白即可。
    (二)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思考,在思考的时候能够阅读。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学思结合才能有所得,才能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得深刻,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更快的发展。
    (三)对文章的内容要辨证地吸收。古人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文人在创作时由于受世界观、时代所限,文章自然良莠不齐,如《水浒传》里面便充斥了许多宿命论,因果报应等思想,我们就应“扬弃”。我们应学蜜蜂,采得百花酿成蜜,让别人优秀的东西化为自己的知识,正如我们吃牛肉、喝牛奶目的是使自己强壮,而不是把自己变成牛一样。
    (四)要学会综合地运用读书法。中外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神,如不注意选择、不注意运用合理的读书法,只一味的死读,是读不好书的,在此给同学们介绍几种有用的读书法。
    1.浏览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了解一本书的大意。拿起一本书,可先浏览前言,再通读书目,然后据目录找到可读的内容,最后再看一遍结束语或后记,这样便对书的内容有一个较好的把握。
    2.跳读法。为了节省时间,提髙阅读速度,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从书中挑选一些有益的段落或篇章认真阅读,从而跳过次要内容或不感兴趣的部分。但跳读也需了解文章大意,以便分清主次,拿来所用,且忌断章取义,歪曲原材料。跳读的速度一般1500字/分钟。
    3.速读法。该法是从阅读材料中快速提取有用信息,获得有关知识的一种阅读方法。阅读的重点不是放在字、词、句及篇章结构上,而是放在阅读内容的领会上。快速阅读的过程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理解过程,而不是蜻艇点水、走马观花的过程。
    要想快速阅读,必须做到①克服读书时发声或动嘴唇的毛病,养成直接看书的习惯②要养成整体看书的习惯“一目多字”“一目多行”③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律。速读的速度约1000字/分钟。
    4?细读法,就是仔细阅读。该法是一字一词的读,同时在书上圈点勾画,摘重点,速度同朗读的速度。细读的速度一般200字/分钟。
    5.精读法。就是逐字逐句的深钻细研,目的是将书吃透,直至背诵。朱熹说:“熟读而精思。”讲的便是精读的重要性。
    以上五种方法同学们在阅读时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及时间的长短来选择适当的读书法。
    阅读中还有一点应注意,那就是要做好读书笔记。
    会读书的人,总要做读书笔记的。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领会和记忆所读内容,同时也是消化、思考、理解和记忆的过程,这对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自学能力是十分有益的。读书笔记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同学们可根据不同的读物,不同的需要和自己的习惯加以选择。常见的有以下几种:①符号笔记法②批注笔记法③摘录笔记法④卡片笔记法⑤纲要笔记法⑥心得笔记法。
    当然笔记的内容要有所选择,不要见什么抓什么。
    有人说“雕塑的艺术在于取一块石头把无用的去掉”,阅读也应如此,读后用笔记的形式记下书的精华,为我所用。
    随社会的发展及考试形式的改革,课外阅读已引起广大同学和家长的重视。但由于指导不利,出现了一些误区,如:追踪读流行,社会上流行什么,就读什么,随波逐流,一无所获;热衷于读休闲书,不是为获取知识而读,而是为消遣而读,贻害匪浅;专心读习作,也就是读作文选,很多同学及家长,尤热衷于此,以为作文选读好了,作文就写好了,这种一蹴而就的思想是非常有害的。古人早就告诉我们“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难道我们忍心让“取乎中”的作文选使我们的水平“得其下”吗?
    著名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愿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获取这笔财富。
    三、怎样写日记
    日记是一个人每天所见、所闻、所感的记录,是生活轨迹的记录。写日记的益处很多。
    (一)日记能使我们记住自己做过的重要的事,见过的人,用过的物,记住自己的经验教训。写的日记,常翻一翻,容易记起自己真善美的一面,忠实于自己。
    (二)写日记有利于改变自我,超越自我。很少有人劝自己消极、懒惰,多数人劝自己积极、勤奋。这发自内心的劝说鼓励同来自外界的劝说鼓励相比,作用更大。
    (三)写日记能磨练人的毅力。写一篇日记容易,坚持下来难。一旦坚持下来就能磨练出“一不做,二不休”的毅力。
    (四)写日记能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开始可能是社会生活中各种现象的罗列,随时间的推移,可能就会自觉地找原因,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写日记可以积累材料,提高写作水平。
    那么日记写什么内容呢?日记可分为观察日记、记事日记等,既可以记事,也可以抒情、议论,也可以写成随笔。但日记的内容必须有所选择,不是把每天的事如“流水账”似的全记下来,更不可去追求什么“高、大、全”的内容,同学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一些细节性的东西,从中发现它的价值,将其记录下来,同时,要善于写自己真实的心理感受。
    有人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而日记是自我教育的最好方式。愿同学们写好日记,成为一位心胸开阔、信心坚定、意志坚强的学生。
    四、怎样写作文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写好作文是学好语文的最重要的标志,当然写好作文是一个长期、繁杂的过程,是长期历练的结果,绝不是“套公式”般的简单。
    要写好作文,必须注意三个联系:加强写作与课文学习的联系。上语文课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作文的过程,不能使语文课和作文脱节。可从课本上学习作者的思想,可以学习文章的布局谋篇,可以学习作者的遣词造句,可以学习精彩的段落,这些内容均可成为自己文章的一部分。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写作提供了无穷的素材,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观察和积累,这样才使作文充满源头活水。如发现了社会的不公,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同学的友情,均能成为写作的材料。加强作文训练与其它学科内容的联系。从其它学科中寻求写作的材料,这样会使写作天地开阔起来。如政治课便是很好的议论抒情的材料,数学便是很好的说明性的材料,这都是学语文的天地。
    那么,作文的写作有法可用、有章可循吗?有,但同学们一定注意,法是次要的,不要误解,有了法就一定能写好作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但不讲法不行,不讲法就容易把米烧糊或夹生。现简略介绍几种写作的技巧,供同学们参考:
    (一)记叙文重在形象感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世界万物都有各自具体的形象,具体的特征。说白了,形象就是事物特有的个性特征。形象描写就是使这一细微而具体的特征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达到朱自清所说的:“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画”的清晰度。形象的清晰与否,是记叙文感人不感人的关键,衡量其优劣的尺度。
    在这点上,很多同学往往把事物的群体特征写出来,但深人不到事物的个性特征上来。有位名人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即使同学们都在听课,都穿统一的服装,但我们仔细看去,各人的神情、姿态各不相同。同学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在描写形象的时候,一是以共性替代了个性,二是写的事物无特征。
    如《妈妈的爱》,只写妈妈给自己做饭,晚上在街口等自己归来的叙述,作文里就缺少怎样的辛苦,怎样的爱的描写。读者体味不到辛苦的程度与爱的程度,这样的描写只能是天下母亲的共性而非“我”的妈妈的个性,显得平淡无奇。
    相反,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描写就抓住了事物的特征,“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丛间直窜向云霄里去”,抓住了黄蜂的肥胖,叫天子的轻捷的特征来写给人印象深刻。
    所以无论写景、写物、写人,务使他们凸现出来,成为独立的“这一个”。
    那么如何在记叙中突出形象呢?
    1.形象描写应投入真情。形象的描写只有投人作者真实的感情(喜、怒、哀、乐)才能使读者受感动,否则就会平淡无奇。
    如唐代诗人骆宾王的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生动形象,缘于他对鹅的喜爱,投入真情。再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的父亲的形象,催人泪下,令人久久难以忘怀,其原因是倾注了作者对父亲的爱。
    2.在细节描写中展现人物形象。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景物、事件描写特征中细微末节之处的描写。分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环境等细节描写。同学们的作文往往有大致概括的叙述,大致的介绍,而缺少为文章带来灵气的细节描写。没有独特的细节描写,就不能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就不能使人物丰满、景物动人。可以说细节描写是“一滴水映出太阳的光辉”,是一种“以小见大”的写法,真实生动,具体形象,妙不可言,令人难忘。
    没有细节的真实描写,就没有作品的生命,在写作中以形象开头、直人情景,行文中以形象推进情节,而不能情节替代形象,形象结尾留下回味,使形象贯穿于整篇文章中。
    (二)如何运用语言技巧。恩格斯说:“语言是一切思想的外衣。”不断的积累锤炼语言,学习语言,运用技巧,掌握形象化语言、个性化语言是记叙文形象描写表情达意的迫切需要。我们同学在写作时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或无个性;不够形象、生动,所以应在不断的写作中加以提高。应注意两点技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