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最佳学习方法(3)
http://www.newdu.com 2025/10/10 02:10:52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1.运用语言的技巧应具有强烈的情感倾向性,满怀激情选择恰当的语句表达出来。 如:太平天国时的湘军统师曾国藩与太平天国在湖南作战,屡次失败,他在奏章中将“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不仅未丢官,反而连升三级。语序颠倒,意义全变,情感迥异。再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全文以抒情的笔调,满怀激情对白杨树进行了热情的讴歌和赞美,字里行间溢满了赞美之词,令人感动。 2.为使语言生动形象,要综合运用修辞手法。同学们在写作时可有选择的运用比喻、拟人、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法,修辞法的运用可使语言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第二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丛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本段综合运用了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法,形象生动、活泼。 (三)如何选材、如何构思。选材和构思是作文成文的重要方面。 1.如何选材。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选材必须服务于文章的中心。 ①以小见大。同学们在选择材料时,不可贪大求全,而应选择有意义的小事,尽量地“大题小作”。 如《最后一课》,作者都德只描写了人们上最后一课时的衣着、语言、动作、心理等,没写什么大事,但却表现了对祖国语言和对祖国的热爱这一大的主题。 ②虚实结合。可采用杂取种种人和事,合成一个人一件事的方法,允许艺术的虚构。如鲁迅在《阿Q正传》中塑造的阿Q的形象便采用了这种方法,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2.如何构思。有了合适的材料,就需要巧妙的构思引起读者的兴趣。 ①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 同学们写作文时往往喜欢直抒胸臆而不喜欢绕圈子。也就是说对喜爱之事,直言喜爱,对厌恶之事直抒厌恶,行文不能曲折,情感不能含蓄,采用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的写作技巧是改变直叙的技巧。例如,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为一官宦人祝寿的对联: 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 八女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献娘亲。 —波三折,印象极深。再例,杨朔的散文《荔枝蜜》,作者对小蜜蜂的感情是由讨厌到动了情到喜欢,最后“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欲扬先抑,回味无穷。 ②设悬念,求曲折。“文似看山不喜平”,短小的作文也应讲究曲折生动的变化,曲折的变化,才会吸引读者。如初中课本中的《变色龙》一文是一个典型的范例。 ③巧用线索。运用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作者是以狗的主人是谁为线索,将奥楚蔑洛夫的丑态一一展示给读者的。奥氏的变化很多,但由于一线相贯,所以显得不零乱。 (四)如何写好话题作文。随语文考试方式的改革,话题作文,这一作文形式异军突起,成为考试的热点,那么如何写好话题作文呢? 1.如何拟题。文题善,佳篇成一半。拟出一道好的作文题目,等于有了开启写作灵感之门的钥匙。作文题目要准确,更要讲究生动、凝炼、含蓄、新奇,更要有美感。 如2001年安徽省中考的作文话题为“最需要”,有的考生拟的题目是“我们最需一剂良药”“发展了,我们最需要绿色”,这样的题目可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具体应注意: ①题目不能太大。太大的题目写作时无从下手,或写得不深不透,达不到写作目的。如话题太大,就应化大为小,从小处着笔,如:以“书”为话题,有人拟为“思想的源泉”;有人拟为“书”,都太大,不易写好。 ②标题要有文采。一般来说,应做到短、精、新、巧,标题最好与众不同。 如:同样以“书”为话题,有人拟为“书缘”“书痴”引人人胜。 拟题的方法与角度很多,但无论怎样拟都要注意锤炼词句,努力做到生动、形象、新巧。 拟题时要避免误解话题、转移话题、架空话题等现象的发生。 2.写好话题作文要发挥自身优势。发挥优势,要会选择,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和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长于形象思维的写记叙文;长于逻辑思维的写议论文。但一旦定好文体就要按文体的要求去写,不要写成“四不像”。 3.写好话题作文要注意开拓思路,从不同的角度拟题,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话题,不要受太多的约束,要善于进行发散思维。如以“最需要”为话题,可采用发散思维,多角度的拟定话题: ①直接拟题。“我最需要老师的赞扬”,“理解,是我最需要的”。 ②借用名句拟题。根据你需要的具体东西,想想与之相关的名句,如“爱你没商量”、“为伊消得人僬悴”。 ③设问式拟题。如“自由,你在哪里?” ④话题加标点式。如“我最需要……” ⑤与话题有关的事物名称式。如“关爱”“一间书房”。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初中英语学习方法必须掌握的8大英语时态
- 下一篇:六大初中英语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