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2)
http://www.newdu.com 2025/09/09 11:09:05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1)用“为”或“为……所”配合表示被动。 “为”字句 如: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可译为:吴广平素很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替他出力。 其印为予群从辈所得。 可译为:他的字模被我的侄子辈得到。 “为……所……”“为所”句 如: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就是说:高山峰峦被大雪洗的干干净净,像擦拭过一样。 如: “舌一吐而二虫为所吞”,“为所吞”是指两只小虫被癞蛤蟆吞掉(《童趣》),其中主动者“癞蛤蟆”没有出现。 (2)用介词“于”放在动词后,并引出施动者。 如:《孟子二章》“百里溪举于市”说“百里溪从市场上被提拔起来,”属于被动意义,而介词“于”则介绍处所(名词);“又留蚊于素帐中”其中的“于”表示被动的意思。 如: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可译为:而您被赵王所看重,所以燕王想和您结好。 (3)用“见”表示被动,或“见”与“于”配合使用,或“见”与“被”对举使用。 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可译为:秦国的城池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 (4)没有任何表示被动词语的被动句。 如: 帝感其诚。 可译为:上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樯倾楫摧。 可译为:船上的桅杆被吹倒了,船桨被折断了。 被动句需要仔细琢磨体会。 三、省略句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句子成分的省略,是古今汉语都有的现象,只是文言文省略的情况更加普遍,几乎所有的句子成分都有省略。 (1)主语省略。 省略主语的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有,只是在古汉语中更多一些。 如: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这句中的主语就省略了。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这句中的主语也省略了。()表示是省略的主语。 (2)谓语省略。 谓语是对主语加以就明,是句子中的重要成分,一般不省略,但在有些情况下谓语也可以省略。 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谓语一定要补充出来。 (3)宾语省略。 宾语是动词的受动对象,我们要注意动词谓语,就能分析被省略的宾语。 如: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余闻()而愈悲。这几句()中都是省略了的宾语。 (4)省略介词“于”。 介词“于”“以”在文言文中常被省略。 如: 林尽()水源。 口技人坐()屏障中。 这几句()中的就是省略的介词。 省略句需要字字对照,句句明其意。 四、倒装句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初中文言文阅读与诗歌鉴赏技巧
- 下一篇: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古文翻译轻松拿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