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备考经验 > 学习方法 >

初中语文各类题型答题思路模式总结(2)


    格式:
    运用了……事例(简单概括),证明了……(论点或分论点)。(或与……所论证内容一致)
    3、补充事实论据
    注意:
    1)论据要能证明论点;2)要有典型性、权威性;3)积极思考课本上学习过的名人。
    4、论据能否被替换
    思路:
    如果不能。1)不能;2)论据内容是……;3)本段观点是……;4)两者相符合,所以不能。
    如果能。1)原论据……;2)新论据……;3)本段论点……;4)换掉更典型,更有代表性,更能证明观点
    注意:可能原文中的论据与上下文有照应。
    5、关于论据的位置
    1)论据能否互换位置(删)
    2)给定论据,放回原文中的什么位置,为什么?
    思路:
    ·能否互换位置:首先概括论据,然后看是否和文本(上下文句子)照应(比如论据有可能是按时间顺序排列)。
    ·能否删除某一论据:首先概括论据,然后分析是否证明论点,最后看是否和文本(上下文句子)照应(比如论据有可能是按时间顺序排列)。
    ·给定论据放回原文:首先概括论据,然后分析证明哪个分论点,最后看是否和文本(上下文句子)照应(比如论据有可能是按时间顺序排列),并关注过渡句。
    (三)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
    格式: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引用论证
    格式:(如果是讲道理)论证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如果是引用)使用了引证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3、对比论证
    格式: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四)论证结构
    常见题型及应对方法
    1、直接通过选择和填空的方式判断论证结构
    思路:首先看文章到什么地方完成了提出问题的任务;从什么地方开始分析问题;到什么地方结束,归纳出结论。由此判断是总分、并列、层进还是对照。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段落的领起句往往是关键,要紧紧抓住它进行分析理解。
    2、提问A段到B段之间能否互换
    思路:首先判断两个段落之间的结构关系,然后找一句总起句或总结句,在顺序上与两个段落的排列一致。
    3、下面文字是从文中挖出来的,你认为放到哪个位置最合适。
    思路:从文章中抽出的段落含有分论点,判断这个分论点与其他分论点之间的结构关系,并根据总起或总结句与分论点的照应顺序来找准位置。
    3
    记叙文
    (一)体味修辞类语句的作用
    1.明确所用修辞手法。
    考纲中明确考查六种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可以利用口诀进行记忆
    “二比二问一拟夸”。
    2.归纳答题模式。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结合句子)
    拟人:生动地写现了……(结合句子)
    排比:增强了……的语气语势,表现了……(结合句子)
    夸张: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结合句子)
    反问:增强了……的语气,强调了……(结合句子)
    设问:强调了……,引起思考。(结合句子)
    注:以上列举的这些,只是我们常规的一些“帽子”,任何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不论是前面的“帽子”,还是后面所要表达的内容,都要结合具体的文本,切不可死板硬套。
    3.解题步骤
    修辞手法+帽子+对象特征+作者的情感(情感是关键)
    (二)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理解词语的本义;
    (2)看该词在句子中的表达对象;
    (3)对表达对象做必要的提炼(联系语言环境提炼意义指向概括词);
    (4)再看该词表达得怎么样?(起什么作用);
    (5)整合梳理答案语言,使表达简洁准确;
    (6)把答案代入原文,看语句是否通顺。
    2、词语在语境中的作用
    看该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是否生动或准确表现了句子内容(对该词语表现的内容要提炼意义指向概括词,否则,答题语言不简洁)。
    (三)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1、主要题型
    1)以辨析为方式的选择题。要求学生能仔细辨析句子的细微差别,作出恰当的选择。
    2)以表述为方式的解说题。要求学生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能准确地解说句子的含义。
    3)以赏析为方式的评价题。要求学生能把握词语和句子的呈现特点,对其表达效果作出恰当的评价。
    2、解题思路
    理解句子含义,要联系上下文
    理解句子深层含义,要联系作品的背景。
    理解句子深层含义,要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
    评析句子内容,要联系文章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和思想,思考作者在句子中想要告诉读者哪些信息。
    (四)句段作用
    1.句子或段落在结构方面的作用有:
    (1)总领全文、引起下文。此类句子在文章(段落)的第一句话或前面。
    (2)为下文作铺垫。此类句子在文章的前面或中间。
    (3)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此类句子在文章的中间。
    (4)总结上文。此类句子在文章或段落的后面。
    (5)照应。此类句子允许在文章的任何位置。
    2.句子或段落在内容方面作用有:
    开篇点题、点明中心、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深化主题等。
    (五)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标题的含义
    (1)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2)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2、标题的作用
    (1)作为全文的线索;
    (2)突出主题,点明主旨;
    (3)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关注;
    (4)反映作者情感;
    (5)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情节;
    (6)一语双关。
    3、标题的好处(为什么以此为题)
    标题的深层含义+标题的作用
    (六)人物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人物描写的作用(肖像、语言、动作、心理)
    1)揭示人物内心情感;2)烘托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
    注意:补写人物心理活动,要求符合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结合相关环境、扣住文章主题。
    2、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背景等。(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的位置)
    2)渲染气氛(氛围)。(一般放在开头或中间的位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