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影响数学成绩的11个坏习惯(2)
http://www.newdu.com 2025/09/24 03:09:44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确定好阶段计划后,还要将阶段计划分解成平时计划,比如要学好数学不等式,具体要再练哪些题,需要在哪一天完成等。 这样一步一步分解下来,大目标就变成中目标,中目标再变成小目标,执行起来就比较容易,可有效避免学习计划的不切实际造成难以执行流于形式。 三、只看书不做题 很多同学有个误区,以为看懂了,也知道该怎么做题就完事了,可是却总是拿不了高分,其实就是因为没有动笔计算。 中小学数学考试其实并不会考多少难题,很多题是在基础题加上复杂的计算演变而来,所以没有强大的计算能力,怎么可能在考试中获胜呢? 这个误区还常常出现在学生的复习当中,有同学为图“效率”,复习时觉得做数学大题费时间,有时候就简单地写一下思路,感觉这道题会做就很快跳过去了,犯了眼高手低的错误。 因此,做题是很重要的,即使很难算,也一定耐下心来算出正确答案。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甚至还会在做题中发现一些知识点的联系,以及查漏补缺和强化训练。(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四、边做题,边翻答案或参考资料 有的同学边做数学题,会边翻参考资料,比如做到某道题时,忘记了公式翻一下,忘记了某个步骤翻一下,虽然对着书上的知识点也把这题做出来了,但是下次再遇到很有可能还是不会,最终结果还是不会做题。 这样做数学,就和开卷考一样,考完就忘了,很可能导致长时间掌握不住这个知识点,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东西记在脑子里。一来能节省时间,二来能够快速提供解题思路。 可能一开始有些知识点没记住,需要翻翻书,这也很正常,但是随着复习的深入,做数学题时就要尝试着“戒掉”参考书了,慢慢你就会发现进步不止一点点。(必须要求孩子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遇到问题能拖就拖 有的同学遇到问题时,常常会产生惰性,想着明天再解决,有的同学甚至羞于请教问题而不问问题,结果越积越多,问题一箩筐。 要知道一个问题就是一个知识漏洞,拖得越久,漏洞就越大,成绩自然也就不会好。因此,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发现问题要尽快解决。(今日事今日毕,一定不要把问题留在明天) 六、机械式做题,不思考 数学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思考对于数学的学习是最核心的,做题更是如此。不坚持去思考、联想、类比、总结,那只相当于背书。 很多时候,数学考核的是考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够理解这些知识点,然后解题,通过解题巩固所学知识。 因此,做题时要学会思考题中所包含的知识点的运用,题与题之间的异同、联系等。通过思考整合知识点,就会慢慢提炼出思路,以后再解这类题就会顺畅很多。每思考一次就会加深一次印象,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数学需要锻炼举一反三的应变能力,而不是重复的机械运动) 七、草稿随意,无章法可寻 仔细观观察,会发现大多数同学都没有整齐打草稿的习惯,这部分也总在学习中被忽略。其实,如果草稿整洁,思路清晰,在学习或考试中,都能有效帮助学生查错改错。我们发现,不少学生都有过因为草稿乱七八糟,条件写错或者抄错了答案导致扣分的经历。这就是随意打草稿的后果,而且一但出现错误也不容易检查到。 因此,平时就注意养成打草稿条例清晰的习惯,这样有助于培养自己清晰的思路,通过这个习惯的养成会慢慢提升对大型计算的信心和仔细程度,考场上才能做到快与准的统一。 八、听课不记笔记 上课只听老师讲课,虽然在课堂上是听懂了,但是下课后容易遗忘,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而记笔记是就是为了着重记忆那些非常重点的知识,老师一般着重讲的就是重点,所以,学会记笔记是一大好处。如果课上不记笔记,你是非常吃亏的。 九、死记硬背 有的同学在学习数学时,不会去深究公式定理的来龙去脉和推理方法,直接死记硬背,其实排除极少部分必须死记硬背的公式之外,很多公式定理都可以推理,这些推理其实能够帮助理解基础知识,这一块不掌握,在运用时就不会得心应手。 因此,学习数学时要多深究公式背后的原因,尽量不去死记硬背,比如2010年四川高考就有一道解答题让考生证明公式是如何推理出来的,这道题其实非常简单,但很多考生都丢分了。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教你高效检查数学试卷的10个方法
- 下一篇:新初三学习到底有哪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