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大汇总(4)
http://www.newdu.com 2025/09/15 05:09:19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实验目的】探究导体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器材】若干节干电池、电键、电压表、电流表、两个不同导体、若干导线等。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连接电路,将导体甲连入M、N两点,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闭合电键,记下相应的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 3.改变电池的节数,再记下两组不同电压下对应的电流值。 4.用乙导体换甲导体,重复上述实验。 5.本实验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多次试验,得出普遍的物理规律。 【实验结论】 1.同一导体,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同一导体,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为定值。 3.不同导体,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不同。 滑动变阻器在实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中作用: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03 光学 14.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目的】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和火柴等。 【实验步骤】 1.记录凸透镜的焦距。 2.在光具座上从左往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并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3.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使烛焰位于凸透镜的2f以外(u>2f),移动光屏找像,在移动的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清晰的像为止。此时像的情况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测量并记录此时的物距和像距,再把像距、物距与凸透镜的f、2f相比较(f<v<2f)。 4.使烛焰位于凸透镜f、2f之间(f<u<2f),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5.使烛焰位于凸透镜f以内(u<f)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得不到像,撤去光屏,眼睛在光屏侧可以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验结论】 1.表格. 2.凸透镜成实像时: 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u﹥v成缩小的像 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u﹤v成放大的像 15.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玻璃板、白纸、两支等大的蜡烛、火柴以及刻度尺 【实验步骤】 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直放一块玻璃作为平面镜。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放一支等大、未点燃的蜡烛B。 3.移动玻璃后的蜡烛B,直到从玻璃板前各个位置看去,玻璃板后的蜡烛B看上去好像点燃一样,这个现象表明了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在纸上记下这个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确定虚像的位置。 4.测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距离相等。 5.观察蜡烛A和蜡烛B的连线,发现:连线垂直于玻璃板。 6.若要判定所成的像的虚实,应该在像的位置放一块光屏,通过玻璃板观察上面是否成像来进行判断。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方便确定虚像的位置。 用两支等大的蜡烛:为了方便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实验中,眼睛观察到有2个像,它们分别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蜡烛A的虚像,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蜡烛B的虚像。 进行多次试验的目的:多次实验得出普遍规律。 【实验结论】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4.像和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中考物理知识点顺口溜,建议收藏
- 下一篇:150个最容易拼错的初中英语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