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的18个套路(3)
http://www.newdu.com 2025/09/16 02:09:07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11、取材(选材)构思的特点 详略得当:最能体现主题的内容细致描述,与主题联系不是十分紧密的粗略描述。 以小见大:从生活中的细小事物或场景入手,表现重大的主题。 点面结合:既有整个横切面,又有具体详细的事例个案(点)。 典型/新颖:典型:创造典型人物,描写典型场景;新颖:推陈出新。 旁征博引:材料丰富,论据详实,有掉书袋的嫌疑。 虚实结合(以虚写实):眼前之景与事为实,联想与想象的景与事为虚,尤其是回忆、梦境等,作者常通过以虚写实的方式来形成一种虚实的对比与映衬。 12、现代文的分类 按内容与文体分,可分为5类。 行文特点:形散神不散,由景到情到理,由物到人到理。(透过事物的表象把握深刻意蕴) ①写景状物抒情散文: 行文思路:写景:景——情——人——理卒章显志 状物:物——人——理篇末点题 这类散文中,写主体对象的同时,又写相关事物,作用是正衬或反衬主题事物的特征。 类比(相似)——正衬严冬中的松树与梅树 对比(相反)——反衬欺霜傲雪的松树与只剩下枯枝败叶的乔木。 这类散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为主体对象提供背景 正衬或反衬,突出主体特征 渲染主题活动的氛围 ②写人叙事散文:在叙事过程中塑造人物形象。 这类散文要注意:关注人、事背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物特点、描写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事件的前因后果;关注事理。 ③哲理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这类散文要:关注话题,弄清楚作者想要讨论的问题是什么;文章主旨一般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之分,关注文章的深层含义;关注行文思路:弄清楚作者如何以小见大、由浅入深、由实到虚、由表及里来论述抽象深奥的人生哲理。 ④学者散文(文化散文): 内容:批判当代某些不良的文化现象。 特征:经常采用古今对照、今昔对比的手法。 情感:通过对过去优良传统与美好生活的缅怀,表达一种对当代物质社会的忧虑与思考。 主旨:希望人们能够给反思。 ⑤托物言志散文(象征): 这类散文要:关注事物的特点、特质;关注相关事物(正衬或反衬);关注环境描写,突出主体特征;关注引申部分作者所要寄托的情感和思想。 13、标题的作用(内容、结构、形式) 标题的内容作用:点明中心事件、主体情感、主旨;点明话题、事件、背景 标题的结构作用:行文线索(蓄势、抒情的线索),贯穿全文 标题的形式:从修辞、句式、用词等方面分析,作用有形象、突出、醒目、新颖、设置悬念等 14、文章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 以人(人物的活动)为线索 以物(事物的得失)为线索 以事(事件的前因后果)为线索 以理(所要阐述的道理)为线索 以情感(情感的变化)为线索 以空间位置的变化为线索。 线索的作用:贯穿/组织全文 15、文中关键句段的赏析 1)起始句/段(位于文章开头或段落首句)对下文或全文的作用: ①交代时间、地点、背景或渲染氛围,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②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先言他人、他物、他事,以此引出所写之主体人、物、事) ③描述某场景、现象,为后文的议论、抒情做依托,相互照应。 ④与下文作对比、反衬,使后文内容更突出。 ⑤引发读者好奇心,吸引读者兴趣,激发读者阅读下文的欲望;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⑥开篇点题,照应题目。 ⑦总领全文。 2)过渡句/段(在文章中间或段落中间)的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内容上:点明中心(主旨) 3)结尾句/段(在文章或段落结尾)的作用 结构上: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标题),前后呼应 内容上:篇末点题,点明题旨;深化中心(主题) 如果结尾句委婉含蓄,则其作用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暗示主题;强化坐作者感。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中考经验交流与分享
- 下一篇:中考临近,你需要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