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易错易混知识点》(2)
http://www.newdu.com 2025/09/20 02:09:31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4、近代被迫开放和现代改革开放区别:近代开放和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是列强强迫中国开放的,主权受到损害,是便利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现代改革开放是主权在我,是为了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资金,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5、火烧圆明园是英法联军而不是八国联军,时间是1860年不是1856年。但八国联军和英法联军都曾侵占过北京。 6、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目的是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八国联军中的“奥”指奥匈帝国,不是奥地利,当时还没有奥地利,而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的不是八国而是11国,多了比荷西三国,《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的是“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7、洋务运动虽然向西方学习,但他只是学习技术,没有触动封建制度,所以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良运动,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其失败的根源。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我们现在改革开放是学习外国先进技术,是为了发展我国的经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8、近代化和近代史的区别:近代化是指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这两大领域开启性事件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近代史是指现代史之前的历史,即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历史,时间是1840年——1949年。 揭开中国教育近代化序幕是洋务运动的京师同文馆,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京师大学堂。 9、近代化探索中,在经济和政治方面探索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19世纪末,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10、孙中山先生没有亲身参与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未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11、三民主义思想并不是完美的,而是有其局限性。民族主义未明确提出反帝,民权主义未将整个地主阶级作为革命对象,民生主义未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三民主义评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为民国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华民国是一个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政府,其建立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达到高潮,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是20世纪中国经历的第一次巨变(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另外两次巨变指: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近现代改变中国社会性质三件大事是: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和三大改造。 12、新文化运动属于思想上的近代化探索,近代化探索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但中国近代化思想解放运动只包括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不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点是:爱国的进步的运动,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挽救民族危亡,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洋务运动主张“自强”“求富”。戊戌变法主张“变法图强”。辛亥革命主张“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 “公车上书”的背景是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反封建性质来说的。 13、洋务派和维新派异同: 相同: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试图富国强兵。 不同:洋务派主张维护封建制度,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辛亥革命最大功绩是结束了二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是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 14、洋务派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代表。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5、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是地主阶级进步思想家,主张学习西方,但没有要求政治改革,他的观点主要在洋务运动中得以实施。 严复生活在戊戌变法时期,是资产阶级思想家,主张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政府。 在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曾经有过“同病相怜”的相同命运。1850年一部中国人编写的系统介绍世界各地历史地理的著作传入日本,日本有识之士争相传阅,奉为海防宝鉴的著作是魏源的《海国图志》。 16、近代前期三次运动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7、中国近代前期被迫与列强签订的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误以为是《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尽管没有割地条款,但巨额赔款以及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严格控制清政府的规定,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显然其危害比《马关条约》更为严重。 18、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或初步胜利),不是彻底胜利。 19、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依据是工人阶级在斗争中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成为决定斗争最终结果的主力军。 20、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由工人阶级政党领导;以社会主义为发展方向;充分发动人民群众。 21、历史转折: (1)党史上的转折: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2)其它转折:鸦片战争、中华民国成立、抗日战争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3)社会性质改变的一定是重大转折,转折不一定改变社会性质。 22、五四青年节:1919五四运动。 七一建党节:1921中共一大。 八一建军节:1927南昌起义。 23、军队名称变化: 南昌起义:国民革命军; 秋收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 井冈山会师:中国工农红军; 抗日战争:八路军、新四军; 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军。 24、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的名称辨析: “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这一时期,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 “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年到1945年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敌后”主要指这些根据地绝大部分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抗日”则指明了这一时期根据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战任务。 “解放区”是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国统区”)。 25、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在革命道路的探索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共七大)。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五大)。 26、中共领导的南昌、秋收起义失败的最大教训是不根据本国国情,坚持“城市中心论”,从中得到的最大启示是应该从城市转入农村。 27、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说明了什么? 弱国无外交。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原因:帝、官、封。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备战中考: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知识梳理
- 下一篇:部编版:九上历史第1课《古代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