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复习|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http://www.newdu.com 2025/09/13 12:09:33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近代民族工业落后的直接原因:三座大山的压迫;根本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传入中国。 2、作用: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3、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①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 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②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4、特点: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 总体上看,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新式教育的发展 1、创办新式学校: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部编版:八上历史常考点
- 下一篇:初中历史点汇全,历年考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