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备考经验 > 经验交流 >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3)


    《窦娥冤》
    鞭挞社会黑暗势力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一、活字印刷术:
    ①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刷术。
    ②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对活字技术作了总结。
    ③意义: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④传播:13世纪传入朝鲜和日本,后又传到波斯和欧洲。
    二、指南针
    ①汉代时,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制成“司南”,这是最早的指南工具。
    ②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③传播: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④意义: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三、火药
    ①唐朝时,中国人发明了火药。
    ②宋代,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领域。元朝发明了火铳。
    ③传播:13世纪传入阿拉伯,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④意义:火药的发明和西传,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5、历史意义(四大发明整体的意义):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代表了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对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四、发达的中外交通:
    1.陆路交通:①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②宋元驿站发达,元朝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③元代陆路通往波斯、阿拉伯和俄罗斯等欧洲国家,范围更广。
    2.海路交通:①宋代海上交通发达,海路形成多条航线,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②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3.影响: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明朝是我国君主专制高度发展的时期。
    一.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南京)。攻占大都标志着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2.措施:①政治上:改革官制。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分封诸子为王,巩固皇室。
    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由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②设立锦衣卫,监视官民。(锦衣卫的职能: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明成祖时设立东厂。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③在思想文化上,实行八股取士。
    三.八股取士:1、目的: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2、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志,不得随意发挥。答卷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3、评价: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阻碍了社会进步;但又是考试向标准化的重要发展。
    四.经济的发展
    1、农业:明朝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2、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最为著名)。
    3、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郑和下西洋:
    ①条件:明朝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根本原因);明成祖的支持;造船技术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和航海图的应用;郑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吃苦耐劳、不怕困难、英勇无畏等。
    ②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换取海外奇珍;
    ③时间:1405—1433年,明成祖时;④次数:七次;⑤到达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⑥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⑦意义:郑和的远航,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后开展贸易,以丝绸和瓷器最受当地人喜爱。
    3.郑和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勇于探索,不畏艰难的品质,忠贞爱国和热爱和平的精神。
    二.戚继光抗倭
    1. “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的海盗武装集团,经常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2.背景:明朝中期,倭患严重。(倭患严重的原因: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
    3.经过:①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的倭患。②又消灭了福建、广东的倭寇。
    4.结果: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5.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
    海波:倭寇对我国沿海地区的骚扰(倭患)。戚继光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先,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无私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7.抗倭胜利的原因:①抗倭战争是正义战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②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战斗力强;③与其他爱国军民的配合作战;④戚继光杰出的指挥才能。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科技名著:
    1.李时珍: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有重要地位。
    2.宋应星:科技巨著《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徐光启:农学著作《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二、明朝的著名建筑
    1、明长城
    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起止地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作用:军事防御。
    比较:(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秦长城是为了防御匈奴进攻修建的)
    我们今天仍然歌颂长城的原因: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和智慧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象征。
    2. 北京城(明清两朝的都城,是明成祖在1406—1420年营建的)
    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又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是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三、小说和戏剧
    1、明朝的小说
    A、《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描写了魏蜀吴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也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B、《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斗争。
    C、《西游记》:明代中期,吴承恩,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抒发了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
    2、明朝的戏剧
    最著名的剧作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一、明朝后期的腐败
    政治腐败,朝政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赋税繁重,阶级矛盾尖锐。直接原因:陕北连年灾荒。
    2、经过:①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这也是李自成受到百姓拥护的原因)②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③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城,明朝被推翻了。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人关,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最后失败。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二、清朝对台湾的管辖
    1、1683年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
    2、1684年(康熙时)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意义: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3、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4、结合史实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①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
    ②隋唐时,隋炀帝三次派人到流求。
    ③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④清朝时,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三、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1、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顺治帝接见西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从此,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2、设置驻藏大臣:1727年(雍正帝时),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3、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
    4、影响:清朝的这些措施,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5、请用史实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①唐朝: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②元朝: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部分。
    ③清朝: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
    四、清朝加强对新疆的管辖:1、康熙帝平定葛尔丹叛乱:①回部指居住在天山以南广大地区,生活着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
    2、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3、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
    意义: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4、请用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①西汉:汉武帝派张骞两通西域,此后新疆地区与内地往来日益密切;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这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