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政治 > 综合辅导 >

初中政治易错知识点整理(2)


    
    “最”类
    1.调节情绪的最根本方法:理智控制法(借助自己理智的力量,去控制不良情绪)。
    2.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3.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生命。
    4.应对挫折最积极的态度:精神升华。
    5.学会尊重最重要:维护人格。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6.培养自立能力最基本:立足于自己的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7.法律最基本的特征:强制性(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8.避免违法犯罪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9.竞争最理想的结果:“双赢”。
    10.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人身权利。
    11.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
    12.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人格尊严权。
    13.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国家处在为难时刻。
    14.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最高表现: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15.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6.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效力、最具权威:宪法。
    17.当代中国最基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克服考试焦虑最重要:增强自身实力。
    19.为了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党和国家提出的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0.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依法治国。
    21.人类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22.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6
    “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
    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按劳分配。
    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
    7
    “集中”、“集中体现”类
    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直接体现共同富裕原则的经济成分:集体经济。
    4.艰苦奋斗的集中表现:创业精神。
    8
    “决定”类
    1.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
    2.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教育。决定人们一生命运的事业:教育。
    3.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9
    “制度”类
    1.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0
    “核心”“中心”类
    1.美好道德的核心:诚实。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中国特殊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5.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
    6.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7.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11
    “关键”类
    1.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起着关键作用:优良的意志品质。
    2.挫折和逆境对人生造成怎样的影响,关键看: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应对。
    3.自强的关键:战胜自我。
    4.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关键:尊重理解。
    5.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6.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12
    “目的”、“目标”类
    1.党的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关键的奋斗目标:力争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4.2020年我国要实现的目标:全面小康社会。
    5.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13
    “原则”类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2.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3.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14
    “前提类”
    1.交往的前提:尊重。
    2.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前提:彼此了解。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