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月地受热差异的探究及对月球基地的构想
http://www.newdu.com 2025/09/17 06:09:14 新东方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14中考倒计时已经开始了,中考网为同学们整理《初中地理:月地受热差异的探究及对月球基地的构想》,供广大中考考生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知识与技能] 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理解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和直接来源。 [过程与方法] 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大气对地球保温作用的重要性,培养热爱自然的品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 难点:大气对地球保温作用 [过程](教学或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 太阳辐射既能到达月球表面,也能到达地球表面,但月球白天表面平均温度可高达100度以上,夜间却降至-180度以下,而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却没有如此之大,原因何在? [差异比较] 地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大气层。而月球由于体积、质量小,表面引力小,所以没有空气。 [问题探究] 那么大气在月地受热的差异中起了什么影响呢? 我们通常所说的温度是什么温度呢?──气温。 我们都知道,地球表面的主要热量是来自于太阳。那么大气是怎么增温的呢?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师]我们先结合生活来看一些现象,请同学们一起来探究这些现象的原理。 [学生探究] 1.交通信号灯中的“停车灯”为什么用红灯? 2.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它并不是全球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地区? 3.为什么臭氧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4.生活中我们能看到蔬菜、瓜果的反季节上市,这是利用了什么原理? 5.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6.而每当寒潮来临之前,北方的农民会在农田中堆放柴草进行燃烧制造烟幕? 7.温室效应是怎么回事,如何防止全球变暖? [学生活动] (过程)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合,自主探究,组内合作。(教师协助) (反馈) [教师]通过上述的问题探究,我们已经了解了大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件]演示大气受热过程 解读: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反射作用 大气能将投射到上面的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无云也有反射作用,但有云反射作用更明显,而且云层愈厚,云量越多反射作用越强。 (2)散射作用 当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时,太阳辐射的一部分便以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从而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最容易被空气分子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3)吸收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是有选择的,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教师]尽管大气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但是大部分太阳辐射还是能到达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而增温(太阳暖地面),再把能量以长波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中学地理知识点:古代文学中的地理知识
- 下一篇:中学地理知识点:台风是怎样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