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地理 > 综合辅导 >

中学地理知识点:《中东》(3)


    【三洲五海之地】
    1.教师提问:中东地理位置具有什么特点,使其成为东西方势力争夺的热点?学生读图观察,讨论并回答。
    2.结合P52“活动1(1)”引导学生指图说出中东主要国家和主要城市。再向学生阐明“中东”概念和名称起源。
    3.引导学生指图说出“三洲五海之地”的含义和具体位置,并指出本区还有哪些重要的海域和咽喉要道。
    教师应特别指出“里海”与其余四海的不同,并强调“海洋”与“湖泊”以及“内流湖”在概念上的差别。
    4.提问:读图说出“土耳其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性?──(1)同为两大洲界线;(2)土耳其与埃及因此成为地跨两大洲的国家;(3)欧洲通往印度洋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国家的海上道路因苏伊士运河而大大缩短,方便了西方国家向东方的殖民扩张和资源掠夺。
    如课时允许,还可对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和与埃及经济的关系作补充介绍。
    5.结合P52“活动1(2)”及“活动2”,进行反馈练习,以巩固这部分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
    【丰富的石油资源】
    1.提问:提到中东就不能不提到石油,而为什么说中东是世界石油宝库呢?
    建议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从地图和“活动”课文入手,从空间(分布)和数量(储量、产量、出口量)两方面探求结论。
    2.教学中要注意不同形式地图的作用,如通过读中东石油分布图,可使学生明确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可对照世界政区图,由学生说出主要的产油国。
    P53“活动”1要求学生通过读圆形统计图,得出中东石油资源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这一结论。
    “活动”2通过读波斯湾石油外运航线图,可使学生明确中东石油的输出路线、输出国家,并通过填写表格加以归纳。观察各航线中的咽喉要道,从而使学生再次对本区重要的地理位置加深理解。
    3.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还可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三条航线的优势差异,如提问学生:同样是输出至西欧各国,航线A和B的差异何在?
    (A航线经苏伊士运河,至欧洲的距离最短,运费最经济,但由于运河地狭水浅,油轮吨位不高;B航线经非洲好望角,至欧洲的距离较长,但水道宽阔,可通行巨型油轮。)
    4.教材P55提到“有人说:20世纪中东曾为石油而战”。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局面?哪些国家最热衷于插手中东的局势?在此,教师可适当结合教材和当前形势,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5.石油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
    教师应由此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也可由此初步探讨单一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知识综合思维的意识和能力,并渗透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培养目标。
    可引导学生结合本区地形、气候图,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这些石油国在发现石油前,经济以何为主?
    (干旱缺水,高原山地为主──灌溉农业及牧业──经济落后贫困)
    (2)石油枯竭后,他们的经济出路又在哪里?(发散讨论)
    【匮乏的水资源】
    1.结合P54“活动1、2”,从本区气候特征入手,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在中东地区,水资源比石油资源更宝贵?进而讨论水资源匮乏会对本区的生产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2.读图8.7“中东的河流”,引导学生分析本区水资源分布特征(分布不均,多国共用),进而分析“为什么说中东一直在为水而战?”
    3.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不依靠战争,中东各国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建议以沙特阿拉伯的海水淡化工程和以色列的节水农业为例,加深学生对良性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人地关系的认识;还可以举从邻近的土耳其等富水国家输水的例子。)
    【文化差异】
    1.建议以录像、图片资料等直观素材介绍三大宗教文化的差异性。
    2.由学生读图说明阿拉伯国家的概念及阿拉伯人种特征。
    教师注意指出伊朗、以色列、土耳其不属于阿拉伯国家,至于原因,可引导学生从P56图片说明中获取答案(伊朗──波斯人为主;以色列──犹太人国家,信仰犹太教;土耳其──多信仰伊斯兰教)。从原苏联独立出来的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也不属于阿拉伯国家。
    3.让学生收集有关阿拉伯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资料,在课上相互交流。
    4.通过录像,或阅读P57“活动──巴勒斯坦问题”,开展以下讨论:
    (1)谈谈你对阿以冲突的认识?(或为什么说阿以冲突是中东问题的核心?)
    (2)你认为世界各国发生矛盾时,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解决才是最明智的?
    (藉此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树立以下观念──在世界各国的关系中,应当倡导公正、平等的观念;应当强调对话而不是对抗;应当同情弱小而不惧强权。在强调人地协调的观念的同时,也应呼吁世界和平,强调民族之间、种族之间的和谐相处。)
    【全课小结】
    可要求学生每人写一段200字左右的小短文,题目是“我所认识的中东”,对本课的学习做一个总结,并与“新课导入”部分的活动前后呼应,展示学生学习后的提高。
    如时间许可,教师可当堂展示学生的小短文。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