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教案:《新文化运动》说课稿(2)
http://www.newdu.com 2025/09/27 07:09:21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首先,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提前自己阅读课本,自己寻找问题,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根据课本完全可以回答出:生2: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接受了日本的“二十一”条要求,卖国媚敌。生3:袁世凯公然称帝生4:北洋军阀的分裂混战,引发社会人们的失望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好。辛亥革命是我们上节课刚刚学习过的内容,大家还记得它的伟大功绩吗?生: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师: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谁窃取了?生:袁世凯!师:袁世凯当上了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却急于穿上了封建帝王的服装,率百官到孔庙祭孔。(出示多媒体图片)。他的根本目的是想当什么啊?生:皇帝。师:为什么辛亥革命后,还会出现这些闹剧呢?为什么会出现了尊孔复古的思潮?师:这就是由于中国封建思想和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着许多中国人,中国要发展,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于是,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西方平等、自由、民主、博爱的新思想,在中华大地与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以“检讨中国传统文化,引进新思想”为目标的。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在学生的思想中形成“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的概念,在潜意识中接受了新文化运动性质。(2)、突出一个重点:本课的重点是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代表人物。本课主要介绍的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情况,由三个代表人物和三个代表内容组成: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口号;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推动新文化运动向前发展。教材内容的安排可以说是提纲挈领,独具匠心。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启蒙、解放运动,为中国社会日后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教材通过选取三个代表人物来表现这一历史事件,既可以让教材内容形象化、富有趣味,又可以让学生掌握通过了解代表人物把握历史事件的方法。为了突出本课重点,我在教学中把新文化运动内容和代表人物联系在一起,通过内容的分析,进而突出和该内容有关的人物。在本课重占据了主要的时间。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之——思想革命师:那么我们共同从课本中提取出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时间、地点、阵地及标志,好吗?师:时间?(生:1915.9)师:地点?(生:上海)师:阵地?(生:《新青年》)师:标志?(声: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师:(出示多媒体)《青年杂志》第二期就改名为《新青年》。陈独秀发表了题《敬告青年》,文中猛烈抨击当时黑暗的社会制度和封建文化,号召广大青年自觉更新思想观念,与陈腐思想作斗争。这篇文章也被视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新青年》被视为青年人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成为新文化运动阵地。而随着1917年《新青年》迁往北京,北京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师:还记得我一开始提出的一个问题吗?“为什么在独秀园排楼两侧赫然醒目着有四个大字民主、科学?”和新文化运动有什么关联?请同学们看课本P43。生5: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生6:提倡民主就是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和军阀独裁。生7:提倡科学就是要传播科学知识,树立科学精神,运用科学法则,反对迷信和盲从。(以上内容同样在课本中给的很详细,学生应该总结出来的)师:辛亥革命后,尊孔复古思潮泛滥,军阀独裁日益严重,反对专制,提倡民主就成了新文化运动在思想革命方面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同时,为了反对迷信盲从,提倡科学也响亮地喊出。因而,民主、科学这种西方的思想在辛亥革命后被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不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也成为这次运动的口号、高举的两面大旗。在当时也被称为“德先生”、“赛先生”。[通过大屏幕给同学们简单介绍“德先生”、“赛先生”的由来] 师:思想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给同学们讲个小故事,缓和一下紧张的气氛。(3)突破一个难点。本课设计的难点是新文化运中的文学革命。在学习到文学革命的内容时,这既是教学的重点,必须突出,又是教学的难点,从八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来看,他们是不易理解的,因而我首先通过一个小故事导入,从直观上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印象,那就是在文学方面必须革命。而这场革命不仅要体现在形式上还要贯穿在内容中。如何实现教学设计,我做了如下的安排: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之——文学革命《秀才娶妻》略(出示多媒体)(此故事的核心话语:“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让学生随我预设的方案断句。两种情况: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娶此女时断的句子;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娶回家后才理解的含义。)师:笑过之后,思考一下,如果我们今天还用文言文,是不是会带来许多不便呢?造成很多误会呢?那么是不是很有必要文学方面也进行改革,改变这种文体呢?师:那么是什么时候、是谁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呢?什么时候课本开始改为白话文?《新青年》也改用白话文的呢?从而使新文化运动进入到了另一个领域文学革命之中。有如何评价这场文学革命呢?师:同学们预习过了,谁来回答呢?生8:胡适于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师:那位同学介绍一下胡适先生呢?生9:略师:胡适先生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首先提出了用白话文代替文言为,并且还写了一些白话小诗。同学们通过查资料对他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那么,文学革命仅限于这种形式上的革命吗?它如何体现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呢? 生10: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文学的内容要表达新思想,掀起了文学革命。师:对![出示大屏幕:文学革命的内容]。文学革命不仅仅是在形式上进行了改革,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而且在内容上也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彰显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而文学革命开始的标志则是以陈独秀先生发表《文学革命论》为起点的。从1918年开始,《新青年》完全改用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到1920年,全国小学一、二年级原用的文言文教材一律被废除。这场文学革命,在形式上用白话文,在内容上要求表达新思想,提出了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又一个内容。把文学艺术平民化,推动了现代文学的发展。那么,把新文学的形式同反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的革命内容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典范的作品是什么吗? 生:鲁迅的《狂人日记》师:对!除此以外,胡适先生的《尝试集》、郭沫若先生的《女神》和鲁迅先生的《呐喊》都是文学革命的成功作品。师:鲁迅先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个人物,他如何借助狂人之口抨击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的呢?从而章显出文学革命中的另一内容: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师:同样,再请一位同学为我们介绍我们最熟悉的鲁迅先生。生11:略师:鲁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了文学革命的又一内容: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这里的新道德是资产阶级的新道德,即提倡人权、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等,旧道德主要是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儒家传统道德的核心思想)。 [关于新旧道德,我认为八年级的学生根本不容易理解,主要由老师讲解来完成] 师:到这里,我们共同总结一下,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一是思想革命: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二是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和这些内容有关系的人物分别是:……[教师板书,学生参与完成] 部分板书:思想革命:提倡民主,反对专制——陈独秀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陈独秀 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胡适、陈独秀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鲁迅 [设计意图]:突出重点。师: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掌握的程度,通过课本总结出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生12: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促使人们积极的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2、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师:很好!新文化运动从思想上动摇了封建专制思想的统治地位,即冲击了统治中国近两千年的儒家正统地位,而辛亥革命则是通过武力推翻了君主专制,所以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并且在这场运动的后期,有赋予了新的血液——传播马克思主义。那么,为什么会赋予新的生命呢?我们共同了解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内容。 [通过自然的语言连接,继续进入下一个内容传播马克思主义] (理论依据: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作过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和途径的心理实验。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实验还表明人对图形、符号的反应与记忆有着较大差异,其中对图像所传达的丰富信息接收最为充分,并保持最长时间的记忆。300多年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也曾经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之三——传播马克思主义师:1917年10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迅速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从而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那么,李大钊发表了那些文章,来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呢?生13:《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热情的赞扬了俄国的十月革命。生14:《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进一步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师:特别是1919年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成为近代中国最早较为系统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师:那么新文化运动后期既然有了一个新的内容(补充板书,附后)又彰显出这场运动什么地位与作用呢?生15:使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生16: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曙光。师:完全正确!新文化运动既然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宣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思想上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板书] 思想革命: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陈独秀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陈独秀 文学革命: 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胡适、陈独秀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鲁迅 后期: 传播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理论依据: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目的地提出系列的不同类型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实践体验、解决问题、以便深层理解并掌握和运用基本知识,有效地解决问题,实现从能力到人格的整体发展,使之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学习者。)总之,在教学设计中,我通过让学生自己介绍四个代表人物,出示一些图片资料,提出一系列问题,达到了围绕一个主题,突出本课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3、我设计了二个思考题,“1、新文化运动新在哪里?”、“2、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通过学生自由组合讨论的学习,检验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4、最后总结,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从思想领域冲击了封建的传统思想,促使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那么五四运动又是如何爆发的?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我们将在下节课学习。既与本课主题相呼应,又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了准备。五、感悟与反思 一个有思想的历史教师后面,跟着的是一个个会思考的学生,教师不但要“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传道”。也就是历史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学习历史要遵循的原则、方法,还有创新的思维。这就是我准备这节课最大的感悟。当然,这需要大量的积累,这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也会是“曲折中前进”的过程。至于反思,两个字——学习;四个字——好好学习;八个字:好好学习,迎接挑战!以上就是我这一节课的设计思路和想法,谢谢各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