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教案:《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2)
http://www.newdu.com 2025/09/27 03:09:50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1)呈现材料: 材料一: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友好使节出使西域乃至更远的国家时,往往将丝绸作为表示两国友好的有效手段。并且丝绸的西传也少许改变了西方各国对中国的印象。此外,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菜、黄瓜、石榴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历史的发展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中。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运往中国的是稀有动物和鸟类、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材料二: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印刷品《金刚经》发现于敦煌;人们已在在遗迹楼兰的考古发现了2世纪的古纸。而中亚地区虽然也是用纸,但没有发现造纸工业的证据。另外,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也随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取得了很多人的信仰。并沿着丝绸之路的分支,传播到韩国、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 结论: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2) 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国虽然与汉朝建立联系,但仍受着匈奴的控制。为了供应往来的使者,汉武帝、昭帝便在渠犁(今新疆库尔勒)、轮台(今新疆轮台东南)等地驻兵屯田,积聚粮食,置使者校尉领护。后来,汉朝又设置西域都护,开府乌垒域(今新疆轮台东),颁行朝廷号令。 材料二:西域都护府使被匈奴切断了的“丝绸之路”得以恢复发展,畅通无阻,各国人民在这条中西交通要道上撒下了友谊的种子。 结论:促使了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从而使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解析:西域都护府是应丝绸之路的需求而设置的,张骞通西域,促成了丝绸之路的形成,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同时,随着丝绸之路的不断繁荣,中原政权与西域人民的联系不断加强,促成了西域都护的设置;随着西域都护的设置,中原与西域的关系发生了本质的改变,中央政权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又成为丝绸之路畅通的保障。 (3)出示西汉疆域图,解释“西域都护府” (4)思考:为什么以前没有出现这样大规模的中外交流呢? (国家的大一统,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 过渡:曾经繁盛千年的古丝绸之路,最终也走向了衰落,横贯亚欧大陆的一条新丝绸之路——新亚欧大陆桥已经崛起。那么,我们现在提这条丝绸之路还有什么意义呢?(2)现实价值: A、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从文化的传承、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等角度) B、中外交流的价值(中国和中亚五国以共同的内容为核心申遗,有利于加强合作与交流) 那么,丝绸之路是不是只有陆路呢?——导出海上丝绸之路 (学生简单介绍) 思考:你认为海上丝绸之路与陆路丝绸之路的相同点在哪里? (经济文化、中外交流) 有人说: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古老的商业之路,更是一条炫目至今的文明之路;也有人说:丝绸之路,是一篇篇的绚丽文章,是一串串的友谊之珠,更是中华民族走向强盛开放的进取之路。还有人说:丝绸之路是“和平、友好、开放、交流”的象征。同学们,通过课本学习,你心中的丝绸之路是什么?你心中的丝绸之路又将通向何方?板书: 本课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三个一 一个事件:张骞通西域 一条路:丝绸之路 一个机构:西域都护 那么他们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叙述,协助完成板书)课后反思: 本课无论在这一册还是在这个单元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从中国古代史的角度来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大规模的中外交流;从第三单元的角度看,他是统一背景下的产物,是统一国家之下的中外交往。认识这一时期中外交往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统一的作用。对于本课,内容标准中要求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所以我把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作为本课的重点,而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作为难点。本课以丝绸之路申遗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同时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对于张骞两通西域的比较,也是想把这一时期中原与西域的交往建立在统一的背景之下,国家的统一,尤其是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加强了国家实力,这在张骞两次出行的不同上可以充分体现出来。对于丝绸之路,我的侧重点在于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实际上,我觉得,这一课不仅仅是中外交流,还包括民族交往。在中外交流和民族交往中,一方面是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对疆域的管理,巩固统一,这通过西域都护的设置可以体现出来,所以我在引导学生分析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时,力图通过分析丝路开通与西域都护设置的关系,认识到经济的发展与政治上的管辖之间的关系。对于丝绸之路开通的价值,我是分为两个角度进行的,既挖掘他的历史价值,同时也努力引导学生挖掘丝路开通的现实价值,以发展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事件,并将这条丝路引申为“和平、友好、开放、交流”的象征,以“同学们心目中是否也有这样一条丝绸之路”的问题,想触及学生心灵深处的思考,无论是友谊还是发展,无论是交流还是开放的胸襟,只要能有一样感悟,也算是本课的一项收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