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历史 > 综合辅导 >

九年级历史教案:江南地区的开发说课稿


    一、 说教材1、 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本课上承第18课《三国鼎立》中吴国对南方经济的开发,下启南方经济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开发,为以后讲述南方经济在南宋时期全面超过北方做好了铺垫。本课介绍了西晋的短暂统一、少数民族的内迁以及北方汉人的南迁,始终围绕着统一和民族融合这一历史主线索,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地位。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的状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并运用这种认识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击强敌的精神,并进一步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团结的重要性。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之间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3、本课重点:“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本课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 说教法:1、 采用问题教学法
    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设置了若干个问题,以图说文,联系旧知识,让学生在讨论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 线索教学法
    将本课分为两条主线索:即政治一条线、经济一条线,经济是主线、政治是辅线,两条线互相影响,又互相促进。3、 启发式教学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讲、读、观察相结合,通过学生思考来突破课文难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4、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运用多媒体课件,提供有关历史资料(如纪录片片断、照片等),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的印象。5、师生合作教学法:
    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6、加强学科渗透,增强学习历史的现实性:
    心理上,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老师应抓住这些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课是科学,学好历史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在学习中注意联系旧知识,更重要的是联系当前的现实社会,使学生学会以史鉴今。三、 说学法:1、 自主、探究学习法: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在教师指导下,带着问题,运用多种手段进行预习:如上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上网查找相关内容等。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使学生能够以探究的方式进行预习。
    2、 合作学习法:
    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是问题的提出者,和学生是合作者的关系,尊重学生的回答,使之在不断的讨论、思考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四、说程序:教学过程: A、 复习提问:
    三国鼎立的最后结局如何? B、 导入新课:
    出示清朝的地图指出当时经济繁荣地区,接着出示两晋以前历朝的都城。
    提出问题:两晋之前我国的统治中心在什么区域?为什么到了清朝时候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由此导入新课。 C、 讲授新课:一、 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板书)
    1、 西晋代魏和三国结束(板书)
    指导学生了解司马氏代魏,西晋完成了短暂的统一。由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西晋陷入混乱。
    2、少数民族的内迁(板书)
    指导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内迁。
    3、西晋的灭亡(板书)
    316年,西晋灭亡。
    动脑筋:想一想,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很短的时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