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教案:强调“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恰当吗?
http://www.newdu.com 2025/09/26 10:09:49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一、背景介绍 “洋务运动的作用”是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从洋务运动发动者的主观愿望上看,它没有、也不可能达到其最终强清朝之兵、富封建之国的目的,但从客观上看,就洋务运动本身而言,它对清朝历史的演变以及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乃至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虽然教材已有了一定的改进,但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使实际教学仍更多地强调了前者,使学生对后者好似雾里看花,效果一直不很理想。近几年来,我校一直实行向学生征求问题制度,不少学生对“强调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做法提出质疑。于是,我设想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敢于尝试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我在实行“问题教学法”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甚至辩论的经验;其二,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收集、整理、筛选史料,利用史料中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课前,我把问题交待给全体学生,指导他们去图书馆,通过阅读文献、上网等方式查找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准备在课上讨论。学生都很认真地做了准备,有的还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我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有关资料和图片,并制成了多媒体课件。二、研究过程在课上,有备而来的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形成了两派截然相反的意见,一些原来并不打算发言的学生也被卷入了论战,摘要如下:正方: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的惨败乃至全军覆没就能证明这一点。反方:洋务运动从二十年来看,确实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从更长时间去看,它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假如没有洋务运动,中国可能连我们今天看来在黄海战役中那一点微弱的抵抗都做不到,也就更不存在那个“惨败”了。正方:洋务派创办的企业是清政府的官办企业,不是资本主义的企业。洋务企业在一定意义上遏制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反方:从事实上看,洋务运动创办了一大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为中国留下了许多的第一,尽管它的投资(清政府投资)、生产管理(清政府派官员管理)、产品的分配(清政府统一调拨)都采用的是落后的“官商”形式,但在这些企业中采用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先进的技术,而且采用雇佣工人的方式进行生产,都带有一定的资本主义色彩,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进步。正方: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大多采用西方机器和技术,甚至使用外国的技术人员和原料,处处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限制,产品质量也不如西方,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反方:洋务派创办的企业(无论是军用工业还是民用工业)客观上生产了一定数量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些抵制的作用(例如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与英、美两国轮船公司的竞争就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反方:(继续)即使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 (对洋务运动而言也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但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些商人、地主、官僚(其中也包括洋务派的一部分人如盛宣怀)在运动刺激下纷纷投资于近代工业,这些企业由私人投资,采用机器生产,雇佣工人,产品通过交换变成货币,这些无一不标志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可以说没有洋务运动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可能会晚一些。反方:(继续)洋务运动不单纯是一场经济领域的变革,它也使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产生新气象。19世纪70年代逐渐形成了早期的维新思想。早期维新派主张国家应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主张效法西方采取议会制度,为以后的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启蒙作用。正方:洋务运动也创办了新式教育,但只是为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服务的,也派遣了一批留学生,但由于顽固派的阻挠最后大部分都没有完成学业或根本没有出国,所以很难说洋务运动对中国文化发展有什么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