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材分析与教材设计(2)
http://www.newdu.com 2025/09/26 09:09:2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四)讨论归纳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五)设疑启发法此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设问、启发引导学生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注重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三、学法分析教与学的最高境界是“学大于教”。针对本课特点,要想使两汉的经济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就必须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在多种形式的活动参与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我们引导学生的主要学法有:(一)资料整理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研读历史资料,获取有效信息,根据本课实际查阅历史资料来丰富课堂语言,充实活动过程。(二)角色扮演法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在角色扮演中渲染浓厚的历史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发布圣旨,开展发布会,再现历史情景,亲身体验感受将会使记忆更加巩固,印象更加深刻,并主动锻炼了自我。 (三)解说法指导学生根据活动,上台解说所学历史知识,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四)合作学习法若干学生组成合作小组,分工合作,共同讨论归纳问题,此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三、教学设计(一)、课堂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大一统的汉朝》,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哪几位大汉天子?请同学们用最精练的语言把他们的历史功绩表述出来。生:刘邦建汉、文景之治、汉武一统、开创盛世师:我想同学们都熟悉《解放军哪个呵嗨》这首歌的节奏,接下来我们用快板的形式,模仿唱出以上四句。师:以上统治阶级特别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从而促进了两汉经济的发展。(评:采用快板形式,演唱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教学过程1、师创设情景:假如你是汉朝的一位农民伯伯,面对四海升平、欣欣向荣的大好景象,你应该如何辛勤劳作,以谢皇恩?生1:多种田、多开荒,种水稻、小麦生2:改进农具,提高劳动效率生3:兴修水利,搞好农田灌溉(评:创设情景,学生有话可说,同时也可以激起学生的思维)2、师质疑过渡:既然皇恩浩荡,大汉天子会怎么办呢?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组成农业、手工业两个考察团去两汉经济发展的情况。(生看书归纳整理)师:听,正当宫廷歌舞升平、沉浸喜庆之际,忽然,外面传来了六百里急报 (1)生即兴表演六百里加急:报!黄河洪水来势凶猛,河堤已经决口了。 (2)生发布三道圣旨: A、治理黄河(一道圣旨)旁白:经过这次治理,八十多年了,黄河下游喜获丰收,老百姓高兴的不得了呢,可天下太平,汉武帝仍忧心忡忡,这是为什么? B、收盐铁、统一铸五铢钱、(二道圣旨)旁白:可好日子总那么短暂,西汉末年,水利长期失修,黄河水患又犯。东汉明帝又颁了一道圣旨C、汉明帝令王景治黄河、王景接旨(三道圣旨)(评:采用学生喜闻乐见形式,让学生在历史情景和角色扮演中体验历史,了解历史)3、生解说衔接下文:皇上的圣旨如军令,命令如山倒,许多事情就会迎刃而解。瞧,旁边热闹极了,吆喝声不时传来,走近一看,原来是一次两汉新技术成果发布会。接着是推荐主持人及发布过程:学生上台介绍两牛抬杠法、犁壁、耧车、提花机、水排、种水稻、小麦、桑麻等新技术、新成果。4、教师归纳引导:刚才的三道圣旨、新技术成果发布会,充分展示了两汉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兴旺。虽然历史已离我们很遥远了,可我们都想去欣赏古都长安的风貌,这个梦想该如何实现呢?班上的小设计师能使我们一睹古都的风采。现在,请出我们的城市规划小设计师,让他们给大家现场设计解说,好不好?学生自行设计长安布局。(评:教师一语激千层浪,迅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给了学生自我展示的时空)5、归纳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以上的活动收集信息,同学们获得了哪些两汉经济相关的信息:治理黄河:汉武帝、东汉明帝学生归纳板书 改进农具:耧车、犁壁丝织、冶铁技术提高长安城的繁荣(评:学生将自己获得的信息板书出来,培养了学生的动口和动笔的能力)6、拓展延伸:学习了本课,不知道同学们会有那些新的发现和感受?(评: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并结合本课谈谈自己的感想,悟出要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认识,树立科技强国的信心)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九年级历史教案:外交事业的发展
- 下一篇:九年级历史教案:血肉筑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