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意义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照隋唐制度改革。
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向封建制度过渡的标志。 回忆七下遣唐使 对比日本历史上的转折性改革:大化改新、明治维新、二战后日本腾飞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7世纪初,麦加创立622年,麦地那,穆罕默德,建国 阿拉伯半岛统一与伊斯兰教密切相关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在封建贵族内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即“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对比中国西周分封制,注意两个“三角形”的“最下层”一样吗? 罗马教廷统治 中古欧洲最强大的封建主是罗马教廷,它控制思想,也占有最多的土地
注意:文艺复兴反抗的对象及“人文主义”的内涵。 西欧城市复兴
市民阶级形成,并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银行家。富裕的商人、银行家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他们为资本主义发展准备条件 资产阶级诞生于西欧城市复兴时期。 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文明传播有两种方式:战争—第6课;和平—第7课) 第6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希波战争
波斯帝国,公元前5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希波战争:公元前5世纪,希腊与波斯帝国发生战争,结果是希腊取得胜利(马拉松比赛就来自希波战争)。
亚历山大东征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影响: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罗马征服地中海
罗马帝国2世纪时,达到最大,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注意联系第3课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的最初创造者是印度人,后来被阿拉伯人进行了改造,传入欧洲,人称“阿拉伯数字”。 回忆,古代东西交流的陆上通道是? 《马可•波罗行纪》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口述、别人记录的《马可•波罗行纪》,记录马可•波罗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 回忆中国古代的对外友好交流使者有哪些? 第8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象形文字、楔形文字 古代埃及最早使用的文字是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象形文字。 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
回顾甲骨文时间、意义。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佛教:公元前6世纪,印度,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基督教:1世纪,巴勒斯坦一带,耶稣。12月25日为“圣诞节”。现在通行的公元纪年,就是以传说中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的。这一年就是公元元年。巴黎圣母院”伊斯兰教:622年,阿拉伯半岛的麦加,穆罕默德。伊斯兰教的信徒为“穆斯林”,意为“信仰‘真主’安拉的人”。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麦加大清真寺
对比中国道教兴起的情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