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教案设计:第二次的世界大战(2)
http://www.newdu.com 2025/09/23 12:09:0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分析议论:英、法两国与捷克斯洛伐克本无利害冲突,况且法国还是捷的同盟国,那么它们为什么与德、意一起策划慕尼黑阴谋,支持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呢?其原因是:一方面,英法国内普遍存在着畏战情绪,千方百计要避免战争;另一方面,英法仇视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奉行“祸水东引”政策的结果。它们希望通过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小国,避免与德国发生战争,并驱使德国进攻苏联。这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体现。这种牺牲小国利益,满足自己私欲的行径是卑劣的,也必然是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 2.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板书) 慕尼黑协议刚签订不久,德军就长驱直入布拉格,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捷成了慕尼黑阴谋的牺牲品。接着,德国又把侵略魔爪伸向了波兰。 二、德军闪击波兰和二次大战全面爆发(板书) 1.德军问击波兰和“二战”全面爆发(板书) 为了避免过早与强大的苏联冲突,德国于1939年8月同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之后,于1939年9月1日,派兵“闪击”波兰。作为波兰盟国的英、法两国被迫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了。 2.波兰覆亡(板书) 当德军集中兵力进攻波兰的时候,英法军队本应在西线进攻德国,以支援波兰。然而它们却按兵不动,静坐西线,宣而不战;苏联为了自己的利益,又出兵占领了波兰东部。波兰坚持了不久,就覆亡了。 三、德军占领西欧(板书) 1.敦刻尔克撤退(板书) 德军侵占波兰以后,并没有像英法希望那样,继续向东侵犯苏联,而是转过头来进攻西欧,对付英法。1940年四、五月间,德军首先“闪击”丹麦、挪威,接着入侵荷兰、卢森堡和比利时。然后在5月下旬,德军直逼英吉利海峡,把近40万英法军队逼退到敦刻尔克港附近的一小块地方,准备围而歼之。但33万多英法军队得以撤离敦刻尔克,渡过英吉利海峡到英国。这就是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2.法国溃败和“自由法国”运动(板书) 1940年6月初,德军大举进攻法国。他们绕过法国自以为可以阻挡德军入侵的稳固的马奇诺防线,直逼巴黎。意大利趁火打劫,对英法宣战;6月中旬德军占领巴黎。新成立的法国卖国政府对德投降,法国溃败。这是法国纵容德国法西斯侵略扩张而吞食的又一枚苦果。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坚持抵抗德国侵略的戴高乐将军,决不屈服,流亡到英国,领导“自由法国”运动,与反法西斯力量一道坚持战斗。 简介戴高乐: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初期,率军队坚决抗击德军入侵。巴黎陷落后,流亡英国,领导“自由法国”运动,招募军队,随盟军赴各战场作战。1944年8月,返回巴黎,领导军民解放祖国。1958年至1969年任法国总统。执政期间于1964年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反法西斯和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的不屈战士”。 3.德军空中闪击英国(板书) 法国投降以后,德军又准备大举进攻英国。德国在沿欧洲北海岸集中了大量舰只和陆军。为了取得制空权,德国于1940年7月起对英国发动了“空中闪击战”,每天出动几百、上千架次飞机,对英国狂轰滥炸,使英国陷入危险境地。英国新任首相丘吉尔坚持抵抗政策,人民也沉着应战,遏止了德国要尽快摧毁英国或迫其求和的目的。10月间,希特勒取消了入侵英国的计划。 四、苏联卫国战争开始和莫斯科保卫战(板书) 1.德国突然袭击苏联(板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