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历史知识点:七年级上册复习要点(2)(2)
http://www.newdu.com 2025/09/21 09:09:3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④教义: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道教的兴起 ①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 ②创始人:张陵 ③东汉时在民间兴起 ④教义: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和得道成仙。 二、司马迁和《史记》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学成就: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②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文学成就: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三、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时间:公元200年 作战双方:袁绍和曹操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表格 二、赤壁之战 形势: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统一全国;南方刘备、孙权势力有所发展。 时间:公元20年 作战双方:曹操和孙刘联军 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赤壁之战表格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 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第1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西晋的统一 ①魏灭蜀 ②26年,西晋代魏 开国皇帝:司马炎 都城:洛阳 ③280年,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内迁的各族: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西晋的灭亡 ①原因:统治集团腐朽,西晋皇族为争夺皇位,混战了十几年,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②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他们的反抗。 公元31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力量灭亡了西晋。 二、淝水之战 、形势: ①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②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 、时间:公元38年 、作战双方:前秦VS东晋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 、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④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表现: ①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 ②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③农业技术的进步: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 ④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北方的统一 43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已学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汉族的曹魏、氐族的前秦和鲜卑族的北魏 二、民族大融合 、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逐渐融合。(改革的背景) 、北魏孝文帝改革 目的: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顺应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措施:①迁都洛阳,以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②汉化政策:社会生活: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通汉婚。 政治制度: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思想文化:学汉礼,尊孔子,孝治国,倡养老。 影响: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