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政治 > 综合辅导 >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下册第三单元基础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当前世界经济正日益走向全球化,其根本原因是
    A.人类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 B.对外开放成为各国的基本国策
    C.世界已完全实现了和平与发展 D.世界各国之间的矛盾已经消除
    2.近些年来,花旗银行、友邦保险、沃尔玛等“洋银行”“洋保险”“洋超市”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布局设点。这是————的缩影。
    A.世界多极化 B.政治一体化 C.文化多元化 D.投资全球化
    3.当前中国已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呈现出“数量多、频率高、影响大”的特点。其根源在于,一些发达国家搞贸易保护主义。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家间总是缺乏合作与互助
    B.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家间的矛盾和斗争总是存在
    C.我国应联合发展中国家武力对抗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
    D.我国应该尽力避免与发达国家发展对外贸易
    4.据《参考消息》2006年8月25日报道:中国在联合国内尽自己的责任,一个月来两次支持联合国安理会就世界上最危险的问题上提出强硬决议。一次是支持谴责朝鲜7月采取的具有挑衅性的导弹试射行为;一次是坚决要求伊朗停止铀浓缩活动。这表明
    A.我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国家
    B.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C.我国谴责恐怖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D.落后就要挨打,强权就是真理
    5.时隔44年后,位于中印边境的乃堆拉山口边贸通道于2006年7月6日重新开通。有报告说,到2015年,这一地区的贸易额有望达到120亿美元。这
    ①表明中国实行“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 ②符合要和平、讲合作、促发展的时代潮
    ③有助于地区和平稳定、共同发展④表明中印两国友好相处,已经没有任何矛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这启示我们,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最关键的是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关起门来一心一意搞建设
    B.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科技文化交流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D.增强文化创新能力,建设节约型国家
    7.当今世界,民族纷争、种族歧视、教派冲突引发了重重战火,而我国各民族却能团结、和平、繁荣。这种鲜明对照说明
    A.我国比其他国家发达
    B.我国没有其他国家的民族数量多
    C.我国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D.其他国家没有制定处理民族关系、民族问题的政策
    8.2006年6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西藏问题完全是中国内政,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西藏问题为借口,干涉中国的内政。这是因为
    ①西藏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一样实行高度自治②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③我们不赞成别国的一切观点 ④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A. ②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9.二百三十多年前,清朝乾隆皇帝依托鼎盛的国力,组织全国数百名优秀学者,用十余年的时间编纂《四库全书》。它涵盖了十八世纪中期以前中国文化基本典籍,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四库全书》证明了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B.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C.中国古代科技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D.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兼容并蓄
    10.2006年4月28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祖先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长城、故宫、莫高窟、兵马俑等,构成中华民族独特而璀璨的文化景观。这些文化遗产
    A.表明中华文化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B.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
    C.体现了中华文化巨大的包容性 D.曾经历了西方近代文化的巨大冲击
    11.2006年2月,《咬文嚼字》杂志公布的一份统计结果不能不让人对汉字的规范化使用担忧:2006年某电视台春节晚会,出现了28处汉字使用错误,平均每十分钟就出现1次差错。我们之所以重视汉字的规范化使用,是因为
    A.汉字内涵丰富 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C.汉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D.汉字使用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中华文明的传承
    12.2006年4月23 13,胡锦涛主席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协商会议发表演讲时讲道,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为人们提供了全面理解今天的启示,也为人们提供了正确开创未来的钥匙。回顾和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总能给人以教益,深化人们对现实和未来的思考。这说明
    A.重视历史经验有益于创造光辉的未来 B.了解了历史就能促进今天的发展
    C.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规模宏大 D.史书是重要的历史文献
    13.优秀的文化是没有国界的。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汉朝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唐代的玄奘到“西天”取经,明代的郑和下西洋,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这体现了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
    C.中华文化一脉相传 D.继承性是中华文化的最大优点
    14.2006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发展创新文化,既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要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扩大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交流合作,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这就是要求我们
    A.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B.把文化和经济政治有机结合起来
    C.用文化塑造人生 D.坚持文化的多样性
    15.2006年7月20日,深港澳台少儿文化艺术夏令营正式开营,140名来自深港澳台的中小学生在深圳进行为期六天的文化之旅。孩子们分别到中华民俗文化村、深圳博物馆、南山书城等地参观交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之所以开展上述活动是因为
    A.文化艺术素质是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的前提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C.感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D.丰富学生暑期生活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16.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最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它的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综合发挥了分水、导水、蓄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这说明
    A.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B.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C.中国的文学艺术在古代就大放异采
    D.中国的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7.2006年5月23日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透露,到2010年,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将达到1亿。全球学习汉语热反映出
    A.中国文化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
    B.汉字要代替其他民族语言,成为全球通用的语言文化
    C.中华文化有巨大的包容性 D.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
    18.2006年“五一”前夕,青海省民俗博物馆正式开业。民俗展馆设有藏族、土族、回族、撒拉族、蒙古族等展厅,游客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民族的文化、家居生活。这反映了
    A.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干差万别 B.我国各民族文化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C.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D.各地区的文化不可能存在共性
    19.中华民族文化的同一性首先应表现为各民族文化上的互相吸收、水乳交融,这一点,一部中国民族史就能准确告诉我们。这表明
    A.中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B.中华文化是由中国各民族的文化相加形成的
    C.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D.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