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政治 > 综合辅导 >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下册第三单元基础测试题及答案(2)


    20.2006年4月16日,由全国青联和香港青年协会联合主办的“龙耀浦江”青年大型交流活动进入高潮。上午,三千多名来自两岸四地的青年相聚在上海浦东,出席“我们共同迈向世界”青年论坛;傍晚,两岸四地的青年参加“龙耀浦江”主题活动,在黄浦江畔共舞长达468米的“中华龙”。举办这样的文化活动,目的是
    ①培养青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②弱化各民族文化的特性,增强中华文化的共性③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④彰显中华文化的底蕴,弘扬中华文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1.在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碑亭里,竖立着《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这块巨大的石碑,碑文记叙了土尔扈特蒙古部族在远离故土一百四十多年之后,经过万里跋涉、重返祖国的过程。土尔扈特蒙古部族重返祖国的壮举展现了
    A.蒙古民族的凝聚力B.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
    C.民族精神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D.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
    22.南怀瑾先生在30多年前曾预言:一个国家的科技落后了,可以很快迎头赶上;一个国家的经济衰落了,也能补救。唯独一个国家的文化不复存在了,也就是意味着亡国后,这个国家就不可能复活了。上述材料表明
    A.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具有决定作用
    B.文化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支撑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C.传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D.国际竞争的实质是民族文化的竞争
    23.2006年5月,以重温唐玄奘取经经历,追寻中华民族精神为主题的“玄奘之路”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在北京启动。活动以追寻中华民族精神为主题,是因为这种民族精神
    A.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B.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文化底蕴
    C.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所特有的文化现象 D.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24.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体现在
    ①它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它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③它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④它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2006年5月21日中国江苏网载文指出,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坚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宣传思想战线极为重要的任务。之所以提出上述要求,是因为
    A.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过程中能产生巨大力量
    B.先进文化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
    C.文化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深刻的影响
    D.改造落后文化是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26.2006年7月25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集体学习时强调,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要注重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同时坚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赋予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这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
    ①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②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③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④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业绩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7.爱国主义之所以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这是因为,爱国主义
    A.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 B.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C.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 D.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28.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
    A.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
    B.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中
    C.人类认识世界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中 D.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各个时期
    29.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备受冷落,有识之士对此深表忧虑。热衷于过“洋节”、冷落本民族传统节日的现象
    A.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
    B.不利于继承弘扬民族精神与增强民族凝聚力
    C.是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文化侵略的结果
    D.反映了西方先进文化逐步代替中国落后文化的趋势
    30.2006年7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青藏铁路,是广大青藏铁路建设者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发扬。这说明,青藏铁路的建设者
    A.是中华文明的创造者B.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C.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者 D.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心骨”
    31.2006年4月10日人民网载文指出,三峡移民精神是三峡库区的干部群众以及全国人民在整个三峡移民工作中共同创造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这表明
    A.中华民族精神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B.中华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C.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D.中华民族精神无论何时何地表现都是一样的
    32.2006年5月10日《大众日报》载文指出,我们要把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作为立足点,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着力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他们形成现代公民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有利于
    ①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②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③抵御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把人们的价值追求凝聚为完全一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三、简答题
    33.材料一:2006年4月14日中国廉政网载文指出,我们必须丰富和拓展民族精神的内涵,以有效地抵制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
    材料二: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逐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境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成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的精神力量。
    (1)两则材料共同表明了什么道理?抵制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为什么必须丰富和拓展民族精神的内涵?(4分)
    (2)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成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的精神力量?(6分)
    34.回顾长征历程,弘扬民族精神
    材料一:2006年9月是第三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宣传、教育、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结合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开展好2006年“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
    材料二: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1).想一想:举出一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格言和我国历史上体现伟大民族精神的代表人物。
    (2).议一议:组织开展“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对青少年成长有什么积极意义?
    (3).说一说:长征精神和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4).试一试:为你校开展第三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35.材料一:近来,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备受关注,阿富汗、伊拉克爆炸事件不断,以色列与黎巴嫩爆发了大规模冲突等……
    材料二:2006年6月7日,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成员国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今天的亚洲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成为全球经济最具有活力的地区之一。办好亚洲的事情,必须依靠亚洲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团结协作。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所有亚洲国家携手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亚洲。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联系教材知识,谈谈中国政府是怎样应对的。
    2.要建设一个和谐亚洲,你认为我国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我们中学生当前应怎样做?
    答案
    1A 2D 3B 4A 5A 6C 7C 8C 9A 10B 11D 12A 13B 14A 15C 16B 17D 18B 19D 20B 21B 22B 23A 24C 25A 26A 27B 28A 29B 30B 31C 32A
    34:1.(1)“艰苦奋斗,玉汝于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2)林则徐虎门销烟,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等2.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是我们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青少年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有助于青少年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努力学习掌握本领,积极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3.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来的乐观向上、坚忍不拔、勇往直前、集体主义和实事求是等精神,既是对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等民族精神的继承,又是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的产物。4.如举办长征图片展、纪念长城胜利70周年诗歌朗诵会、以弘扬长征精神为主题的黑板报比赛等。
    35:1.(1)亚洲的和平局面并不稳定,亚洲人民面临着维护和平的艰巨任务。(2)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积极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始终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自由的人们一道,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发展的和谐世界。2.(1)①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严厉打击恐怖主义和其他极端主义,同其他国家携手解决环境恶化、毒品泛滥等问题。②努力维护亚太地区的稳定,促进亚洲的共同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③亚洲各国加强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与合作,相互了解,彼此团结,共同奋斗,努力实现互利共赢,促进亚洲的共同繁荣。(2)我们中学生要关心世界的发展,树立全球观念,培养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而努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