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中考政治复习资料:第一轮考点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复习提纲(含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5/11/18 02:11:32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复习精品】 2012年中考思想品德第一轮复习考点全析 第七单元 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 考点补1.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九第四课47) 一、改革的实质、目的:①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要否定社会主义制度;②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新体制,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更好地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紧密,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开放。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在更深的程度上融为一体,国与国之间知识、科技和文化的交流蓬勃发展。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只有改革,才能使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更好地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②封闭只能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开放与兴盛相伴,封闭与落后并存。③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一切先进的东西。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人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就要开放,就要把自已融人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④只有开放,才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快速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外资企业纷纷落户中国。与此同时,大批中国企业也纷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更加广泛、深入。 总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的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三、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 在对外开放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既要坚持“引进来”,又要坚持“走出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人教版:九年级P88、P89) 答:改革开故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实现了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等。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确立及其实现是立足于中国国情的。到20世纪末,我们国家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②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在21世纪新阶段,要用大概20年时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过这一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③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等事业全面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了新步伐,祖国统一大业取得了新进展,对外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五、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人教版:九年级P49) 答:(1)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实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2)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发展的根本基点。同时,又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3)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所有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开放;二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全面开放。(4)开放的目的是与世界各国相互取长补短,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已的发展步伐。(5)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的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考点47.理解科学发展观,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九第三课31,第四课50、54)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二,全面发展观。三,协调发展观。四,可持续发展观。 第二、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三、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1、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4、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第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1、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2、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3、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4、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第五、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1、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坚持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进步,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使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领域比例适当、结构合理、相互促进、良性运行,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相协调。 4、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国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什么是发展”、“靠谁发展”和“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等发展观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极大地深化了对人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第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第七、建设和谐社会的举措: (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二)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五)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六)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七)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 第八、坚持“五个统筹”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1、统筹城乡发展(木)、2、统筹区域发展(土)、3、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水)、4、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火)、5、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金),使各方面的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环节相协调。 第九、和谐社会六大特征: l、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第十、有效实施科学发展观的7大主题 1、始终保持经济的理性增长:在这里特别强调一种“健康状态”下的经济增长。它既不同意限制财富积累的“零增长”,也反对不顾一切条件提倡过分增长。所谓健康的增长一般指在相应的发展阶段内,以“财富”扩大的方式和经济规模增长的度量,去满足人们在自控、自律等理性约束下的需求。 2、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它意味着新增财富的内在质量,应当不断地、连续地加以改善和提高。除了在结构上要不断合理与优化外,新增财富在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上要越来越低;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强度上要越来越小;在知识的含量上和非物质化方面要越来越高;在总体效益的获取上要越来越好。 3、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生存需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而制定,其中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和生存空间的不断被满足,是一切发展的基石。因此一定要把全球、国家、区域的生存支持系统维持在规定水平的范围之内。通过基本资源的开发提供充分的生存保障程度;通过就业的比例和调配,达到收入、分配、储蓄等在结构上的合理性,进而共同维护全社会成员的身心健康。 4、调控人口的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人口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首先应稳定地低于GDP的年平均增长率,而后逐渐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零增长”。此前与此后,都要把人口素质的提高纳入到首要考虑的政策之中。该战略目标的实质是把人口自身再生产同物质的再生产“同等地”保持在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上。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其年度报告《人类发展报告》中的研究,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的转变,首先要把人的“体能、技能、智能”三者的合理调配,置于可以接受的状态之下,达到人口与发展之间的理想均衡。 5、维持、扩大和保护自然的资源基础:地球的资源基础在可以预期的将来,仍然是供养世界人口生存与发展的惟一来源。科学发展观既然规定了必须保持财富的增长并满足人类的理性需求,它的实物基础主要地依赖于地球资源的维持、地球资源的深度发现、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乃至于废弃物的资源化。 6、集中关注科技进步对于发展瓶颈的突破:科学发展观始终强调“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强力协调,科技进步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能够迅速把研究成果积极地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并克服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以此去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管理体制的发展,这三个主要方面将作为一个互为联系的大系统,通过宏观的调适和寻优,达到突破发展瓶颈的目标要求。 7、始终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科学发展观不赞成单纯为了经济增长而牺牲环境的容量和能力,也不赞成单纯为了保持环境而不敢能动地开发自然资源。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调节和控制,达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时,也能相应地将环境能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为此,一些地区在构造“循环经济”、“生态补偿制度”、“ 工业生态园”、“全过程无害化控制”、“绿色化学体系”等,其根本目的都在维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 十一、当代中国最基本国情:①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因为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始终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方面初级阶段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④初级阶段的含义:就性质来讲,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就发展程度来讲,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⑤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基本国情是党和国家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 十二、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国家的根本任务 ①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贯穿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②国家的根本任务: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就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十三、制定基本路线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依据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点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基本路线不是一时一地的,而是贯穿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和方方面面。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基本路线是党的先进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十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①制定基本路线的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的主要矛盾。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其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③党的十七大对基本路线的新表述:一、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三、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四、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国家进步的活力源泉。④解读基本路线:第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含义:就是在整个杜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集中力量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位。原因:因为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第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含义: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要性: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第三、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①改革的原因: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还存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②改革的前提:改革的前提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改革;③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要否定社会主义制度;④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更好地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⑤改革的意义: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途径;⑥对外开放的必要性:第一,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封闭只能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第二,中国要发展、进步、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道路。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须选择,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须选择,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⑦对外开放要坚持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走出去、引进来。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在实际工作中牢牢把握“抓住机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正确处理改革(动力)、发展(目的)、稳定(前提)三者的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