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语文 > 中考作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语文资源:初中生作文创新导学[二](2)


    这几段文字的表达非常一般,但我们稍稍雕琢一下,就可点铁成金:
    ①秋天刚到,一些性急的黄叶就落了下来。(加上“性急的”三个字,把树叶拟人化了。)
    ②桌子上,蜡烛在含蓄地燃烧。(加上“含蓄地”三个字,充满了情味。)
    ③又考砸了,我在失望中苦恼,在苦恼中失望。(换序后重复一下,韵味顿生。)
    ④长长的细雨不断地飘落。雨细长,愁丝更长!(加上一句话,情景交融。)
    ⑤……我蹬开被子,翻下床来,拉过衬衣,套上鞋子,几步蹿进厨房,抽出牙刷,涂上牙膏,在口中胡乱戳几下,然后扯下毛巾,在脸上抹了几把,飞快地钻出屋子。(换了几个动词,魅力大增)
    四、变平淡为生动
    有个同学写了一篇关于老鼠的说明文,总觉得语言过于平淡,于是他灵机一动,以“审鼠”的方式重新组织语言,语言一下就生动起来。下面是从文中摘录的几段:
    在老鼠的鱼米之乡——厨房,一只大老鼠匍伏在猫的爪下,于是一场审判大会便在特别法庭——厨房召开了。
    首先,审判长猫宣布开庭,并指令被告自报家门。只听见老鼠用颤抖的声音说:“我是一只黑家鼠,家鼠的一种,我代表我们家族接受审判。我们家族属脊索动物门,哺乳动物的一科——鼠科,人们称我们‘老鼠’,也叫我们‘耗子’”。
    这么一变,文中的语言还会觉得平淡吗?
    五、变呆板为鲜活
    语言呆板是很多同学作文的通病。要使语言鲜活,思维要展开,笔法要灵活。试比较下面两段文字——
    ①老师说文言文要过三关:背、默、译。我有办法对付——混!就说背吧,背不出我就压低声音咕哝,老师不耐烦了:“算啦,这次算你过关,下次声音大点!”
    ②过三关?那好!请看我“巧过背诵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前几句吐字要清晰,增加“透明度”)。“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中间几句节奏要快,滚瓜烂熟嘛)。“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究竟是孙子有儿子,还是儿子有孙子?不 妙,压低声音!)“孙又生子……子又生孙……孙子儿子……儿子孙子……”(声音已低到极限,我自己也不知是背书还是念经)。 “好啦好啦!这次算你过关,下次声音大点!”老师终于挂出了“免战牌”。
    【新题导练】
    文题一:从这里受到启迪
    [点拨] 此文题适宜于写记叙文和议论文,若写记叙文,除了写好文中的描写和叙述语言外,重要的是写好“启迪”语,也就是文中点示题旨的语言,它可能是集中于末尾,用以卒章显志;它可能分散于文中,并列地进行表述。不管哪种形式,都应使“启迪”不落俗套,语言最好有一种哲思之美。若写议论文,可以从“这里”引出论 点,然后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展开论述。叙述语言应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议论语言应恰到好处,精辟深刻。
    文题二:珍惜机遇
    [点拨] 本文题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记叙文当然以记叙为主,所用的语言主要是叙述语言,注意切不可泛泛而叙,而应该将描写与叙述结合起来,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还需注意的是,文中可以融入抒情与议论性的文字,通过综合表达加深加浓文中的情感。写议论文可以用精辟凝炼的语言展开论述,以体现议论文语言的严 密与深刻。当然,文中也可以写得激情飞扬,比如用比喻增加论证的形象性,用排比增加论证的气势,用事例增加论证的说服力等。
    作文指导八:翻创新意
    [方法指津] 从创新涉及的对象来看,主要是指选材、立意、构思、语言四大方面。创新的目的就是要使我们的作文具有个性。为了表现这种个性,可能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砸破选材的框子,寻觅选材的个性
    选材要创新,一是要认识生活的“多元”。生活是广阔的、多元的,有了三教九流,生活才丰富多彩;有了形形色色,生活才异彩纷呈。二是要寻觅生活的个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那么我们笔下的人、事、景、情也就不会雷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卢橘杨梅次第新”的南国风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两岸猿声啼不住”的三峡奇观……无不显出独特的个性魅力。三是书写平凡的生活。青松的四季长青是平凡的,有人却能感受它的傲骨;小草的漫山遍野是平凡的,有人却能欣赏它的顽强;蚂蚁的成群结队是平凡的,有人却能注意它的合力……认识了平凡生活的真正价值,我们才能写出不平凡的文章。
    二、松开立意的钳子,张扬立意的个性
    立意要翻新,要表现出个性,一是少来一点“意义”。“有意义”是很多同学的一贯追求。究竟什么是有意义?生活中的有些事,这样看也许毫无意义,那样看也许极有意义,有时横看成岭侧成峰,怎么看都有意义。其实,作文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怎么写。二是少拖一条“尾巴”。很多同学为了使立意深刻,总爱在结尾处拖出一条尾巴,牵出一点哲理。跳绳就跳绳,结尾偏要加一句“成功就在最后的坚持之中”;放风筝就放风筝,后来偏要加一段“我的理想就像风筝,在蓝天上飞翔”,似乎只有这样,立意才不同凡响。这样做往往弄巧成拙,使文学的立意落入窠臼,丢失了自己的个性。
    三、拓宽构思的路子,探求构思的个性
    构思是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总体设计,它是作文过程中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我们可以抓住一篇文章进行多角度的文思训练,尽可能多地寻求创新思路。下面用一篇以“初三”为话题的作文,探求几种全新的构思——
    ①一词经纬思路
    全文以一个“忙”字立骨,通过“早晨,慌慌忙忙”、“中午,匆匆忙忙”、“晚上,急急忙忙”三组画面写出初三生活的忙忙碌碌。
    ②剪辑式思路
    全文分四大块。第一块:摘自琴的谈话;第二块:摘自芳的牢骚;第三块:摘自雪的作文;第四块:摘自泓的日记。四大板块经过剪辑,巧妙地拼合在一起。
    ③剧本式思路 全文将镜头对准一天午休,用剧本式构思法,通过六科老师“切割”学生午休时间的故事来表达主题。
    ④辐射式思路 全文以若干“初三就是……”的句式展开,一小段锁定一个“点”,铺展出初三生活的喜怒哀乐。
    ⑤顺口溜思路 全文用顺口溜的形式写成,通过三四组画面表现初三生活的苦辣酸甜。
    ⑥作息表思路 全文就是一张自己设置的“初三作息时间表”,将一张作息表作为透视初三生活的一个窗口。
    ⑦仿拟式思路 全文仿拟出若干首诗词,从各个方位来表现初三学生的刻苦努力与不懈追求。
    ⑧连续剧思路 全文用电视连续剧的形式聚焦于初三的某一天,在一集接一集的故事中,展现初三生活的紧张、忙碌、苦恼,表达学生对应试教育的反感。
    四、打开语言的匣子,发展语言的个性
    一是求“新”。这主要是针对那些大众化、公式化的语言而言的。求“新”就是要“惟陈言之务去”,写出语言的变化多姿。如:“阳光温柔地翻晒着花草树木,也翻晒着老人们脸上的皱纹。”这一句主要是用词的求新,若将“翻晒”变成“照耀”,这个句子就很一般了。二是求“朴”。我们很多同学有一种错误观念,认为只 有语言华美才是好文章,于是拼命“涂脂抹粉”,结果是华而不实。其实,只要能使“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语言就会别具情韵。请看——
    ①妈妈要走。爸爸要不走。接着是妈妈说走就走,爸爸说不走就不走。只是苦了我,不知是跟着妈妈走还是守着爸爸不走。(走亲戚意见不统一,爸妈闹矛盾)
    ②一个秀气,一个洋气,一个土气。秀气的满是灵气,洋气的全是娇气,土气的流露出几分傻气。(三个女同学的肖像)
    三是求“意”。古人说“炼句不如炼意”。炼“意”应该语言表达的最高境界,它往往能集纳和涵盖多种审美意蕴。请看下面的例子——
    虽然没有白鹤,成群的乌鸦却聚散无常,皆一起在夕阳里,翅膀驮了霞光齐飞。(若把最后一句改为“在夕阳里飞翔”,句子的意韵就差多了)
    【新题导练】
    文题一:良好的开端
    每一个人,在学习上,在生活中总会有一个开端,有些开端往往是良好的,甚至是刻骨铭心的。请用上面的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 本文可以写记叙文或议论文。以记叙文的选材创新为例,可以摒弃那些成绩滑坡了振作起来,以此为“开端”的陈旧故事,应尽量撷取那些新鲜的生活画面来表达主题。比如:班级争夺“流动红旗”的开端,寝室争创“最清洁”的开端,家庭争做“双文明户”的开端等等。以议论文的开头为例,不一定都要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 点,比如:可以通过铺展一组良好开端的画面引出论点,可以通过一则小故事引出论点,可以列举出几句名言引出论点等等。
    文题二:请看我的小发明
    作为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初中学生,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小发明”。请用上面的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 此文题最好写记叙文或说明文。现以说明文为例说几种创新思路。①互相比试式。很多同学争着比试自己的“小发明”,这样全文便可写成众多的“请看我的小发明”。
    ②自我介绍式。全文请某一种“小发明”进行自我表白,也可以请几种“小发明”作自我介绍。③网上点击式。以网上聊天的形式介绍“我”的“小发明”。还可以用书信式,公文式等进行构思。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