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语文 > 文言文 >

初中八年级语文文言文之《愚公移山》(3)


    
    6.一词多义
    (1)方:
    (1)方七百里(面积)
    (2)方其远出海门(当……时)
    (3)方欲行(将要)
    (2)固: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
    (4)固若金汤(坚固)
    (3)穷:
    (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
    (2)穷凶极恶(极端)
    (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穷困)
    (4)许:
    (1)杂然相许(赞同)
    (2)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
    (3)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约数)
    (5)通:
    (1)指通豫南(通向)
    (2)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3)政通人和(顺利)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通)
    (5)通计一舟(全,整个)
    7.理解性填空
    (1)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初定计划时其家人“杂然相许”,深入研究时其妻“献疑”,移山过程中邻人之遗男也“跳往助之”;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笑而止之”。(用原文回答)
    (2)“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3)第三段可以看作是文章的驳论部分。“智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列举的论据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在文中用来驳斥智叟最有力的一句话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批驳的方式是驳论据;其结果是河曲智叟亡以应。
    8.重点语句翻译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文: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样呢?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译文:用箕畚装上士石运到渤海边上。
    (5)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译文:他苦于山北道路的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译文: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比不上。
    (7)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译文: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
    9.课文内容理解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中的“笑”表现了智叟不智或自作聪明;“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的“长息”表现了愚公不愚或胸有成竹;“笑”和“长息”属于人物的神态描写。
    (2)“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意思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杂然相许”表明愚公提议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其妻献疑”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并不是反对愚公移山。
    (3)从愚公之妻和智叟说话的语气来分析,两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这两个人说的话对情节的发展分别起怎样的作用呢?
    ①愚公之妻的话是关心的语气,她并不反对移山,只是提出要解决“焉置土石”的问题。
    ②智叟的话带有轻视的(或讥讽的、挖苦的、责备的怀疑的)语气,以阻止愚公移山。
    ③前者“献疑”引出了讨论运土的问题。
    ④后者“笑而止之”引出了愚公的反驳。
    (4)鲜明的人物形象:
    愚公(他大智若愚,目光长远,不畏困难,坚持不懈),是一个有远大的抱负,对克服困难有坚定的信念,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正确认识的智者形象。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愚者形象。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目光短浅,无所作为而又好为人师,令人可厌可憎。
    助你迎接2021年中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