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语文 > 文言文 >

2023年初中初中文言文《富贵不能淫》详解


    富贵不能淫孟子 〔先秦〕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平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做有节气有作为的男子。”
    注释
    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
    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
    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
    诚:真正,确实。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惧:害怕。
    安居:安静。
    熄:同“息”,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是:这,这个。
    焉:怎么,哪里。
    子:你。
    未学:没有学。
    之:“丈夫之冠也”及下文“女子之嫁也”中的“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丈夫之冠: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古人二十岁既为加冠。
    父命之:父亲给予训导;父亲开导他。命:教导、训诲。
    母命之:母亲给予训导。
    嫁:出嫁。
    往:去,到。
    戒:同“诫”,告诫。
    女(rǔ):同“汝”,你。
    必敬必戒;必:一定。敬:恭敬。戒:留神,当心,谨慎。
    违:违背。
    夫子:旧时称自己的丈夫。
    以:把。
    顺:顺从。
    为:作为。
    正:正理,及基本原则。
    道:方法。
    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居”:居住。第二个“居”居所,住宅。
    广居、正位、大道:朱熹注释为: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立:站,站立。
    正:正大。
    大道:光明的大道。
    得:实现。
    志:志向。
    由:遵循。
    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独:独自。行:这里是固守;坚持的意思。道:原则,行为准则。
    淫:惑乱,迷惑。使动用法。
    移:改变,动摇。使动用法。
    屈:屈服。使动用法。
    文言知识
    一、一词多义
    1、诚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真正,确实)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诚心)——《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表假设)——汉•司马迁《陈涉世家》
    2、焉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语气词)——《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
    3、冠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名词动用,行冠礼)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戴帽子,名词作动词用)——明•魏学洢《核舟记》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命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训导)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指派;发号)——《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
    奉命于危难之间。(命令,政令)——诸葛亮《出师表》
    5、戒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第一个为“告诫”,第二个为“谨慎”)
    6、居
    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为“居住”,第二个为“住所”)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处在,处于)——明•魏学洢《核舟记》
    居五日,桓侯体痛(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在文中译为“过了”。)——《韩非子•喻老》中的《扁鹊见蔡桓公》
    7、屈
    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屈服)
    手指不可屈伸(弯曲)——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8、之
    “丈夫之冠也”及“女子之嫁也”(中的“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母命之(代词,代出嫁的女子)
    往送之门(动词,去,到)
    居天下之广居(助词,的。)
    何陋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唐•刘禹锡《陋室铭》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助词,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清•蒲松龄《狼》
    9、 得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能,能够。
    得志得:实现。
    二、通假字
    1、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女(rǔ):通“汝”,你
    三、词类活用
    ①动词用作名词居天下之广居
    本意:居住。文中意思为居所、住宅。
    ②动词的使动用法
    A、富贵不能淫
    本意:惑乱,迷惑。文中意思:使……迷惑。
    B、贫贱不能移
    本意:改变、动摇,文中意思:使……改变(动摇)。
    威武不能屈
    本意:屈服。文中意思:使……屈服。
    ③名作动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本意: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古人二十岁既为加冠。文中作动词,意思为行冠礼。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篇编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