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勾股定理解法指导(3)
http://www.newdu.com 2025/09/20 12:09:01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例1 如图2-21所示.已知:在正方形ABCD中,∠BAC的平分线交BC于E,作EF⊥AC于F,作FG⊥AB于G.求证:AB2=2FG2. 分析 注意到正方形的特性∠CAB=45°,所以△AG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有AF2=2FG2,因而应有AF=AB,这启发我们去证明△ABE≌△AFE. 证 因为AE是∠FAB的平分线,EF⊥AF,又AE是△AFE与△ABE的公共边,所以Rt△AFE≌Rt△ABE(AAS), 所以 AF=AB. ① 在Rt△AGF中,因为∠FAG=45°,所AG=FG, AF2=AG2+FG2=2FG2. ② 由①,②得AB2=2FG2. 说明 事实上,在审题中,条件“AE平分∠BAC”及“EF⊥AC于F”应使我们意识到两个直角三角形△AFE与△ABE全等,从而将AB“过渡”到AF,使AF(即AB)与FG处于同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可以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证明了. 例2 如图2-22所示.AM是△ABC的BC边上的中线,求证:AB2+AC2=2(AM2+BM2). 证 过A引AD⊥BC于D(不妨设D落在边BC内).由广勾股定理,在△ABM中, AB2=AM2+BM2+2BM?MD. ① 在△ACM中, AC2=AM2+MC2-2MC?MD. ② ①+②,并注意到MB=MC,所以 AB2+AC2=2(AM2+BM2). ③ 如果设△ABC三边长分别为a,b,c,它们对应边上的中线长分别为ma,mb,mc,由上述结论不难推出关于三角形三条中线长的公式. 推论 △ABC的中线长公式: 说明 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为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是锐角三角形,另一个是钝角三角形(除等腰三角形外).利用广勾股定理恰好消去相反项,获得中线公式.①′,②′,③′中的ma,mb,mc分别表示a,b,c边上的中线长. c2=a2+b2.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审题是中考数学取得胜利的关键
- 下一篇:初中数学总复习策略解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