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语文 > 知识点总结 > 文言文 >

2023年初中文言文:爱莲说


    爱莲说周敦颐 〔宋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注释
    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挺直的样子。
    植:竖立。
    可:只能。
    亵玩:靠近赏玩。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焉:句末语气词,这里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呀’’,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
    宜乎:当然(应该)。
    宜:当。
    众:众多。
    文言知识
    一、生字
    予(yú) 濯(zhuó) 涟(lián) 亵(xiè) 鲜(xiǎn) 蕃(fán)、作品断句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一词多义
    (1)鲜
    陶后鲜有闻(副词,少)
    芳草鲜美(形容词,鲜艳)《桃花源记》、(2)之
    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菊之爱(结构助词,宾语前置标志)、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蔓”“枝”:名词活用作动词“生蔓”“长枝”)
    2、香远益清 (远、清:形容词作动词,译为“远播”“显得清幽”)
    3、濯清涟而不妖(妖:名词作动词,美丽而不端庄)、特殊句式
    1、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者……也”判断句)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菊之爱,即爱菊,对菊的爱;“之”为宾语前置标志)
    三、重点字词解释
    1、可爱者甚蕃(甚:很;蕃:多)
    2、自李唐来(自:自从)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予:我;之:用于主谓消独,无实义不译;独:仅;染:沾染)
    4、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5、中通外直(直:立)
    6、不蔓不枝(蔓:名词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作动词,分枝节)
    7、香远益清(远:形容词作动词,传得远;益:越发,更)
    8、亭亭净植(亭亭:直立的样子;植:树立)
    9、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亵玩:玩弄。)
    10、陶后鲜有闻(鲜:少;闻:听,听说)
    11、宜乎众矣(宜:应当;众,多)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