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历史如何理清中国古代史
http://www.newdu.com 2025/01/05 08:01:11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概述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经历过很多朝代,这些朝代不仅有更迭关系,也有并存和分立关系。为了让大家对我国的历史有个基本了解,本文就简单梳理一下我国历史脉络。 【五帝】 对于中华文明的开端,史书中比较统一的看法是始于五帝。五帝时期实际上还处于上古时代,所谓的五帝大概就意味着最强大部落的首领。关于五帝的名称和说法,不同史书有不同的说法,以《史记》来说,五帝从前到后分别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这时期实行的是禅让制,即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 【夏朝】 禅让制 夏朝是我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朝代,帝舜时期黄河发大水,以夏禹治水,最后将君主的位置禅让给了夏禹,这就是夏朝的开始。夏禹以东夷首领伯益为继承人,打算继续实行禅让制。结果夏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反倒继承了君主位。史书中一说夏启受臣民拥戴,直接继承了君主位;另一说夏启和伯益开战,最终获得了胜利。此时部落首领位置由“”变成了“”,即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夏朝的最后一个君主叫夏桀,此时夏氏内忧外患,夏桀自己还贪图享乐并连续对外征战,终于招致了其它部落的不满。大约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族部落在首领汤的带领下,击败了夏桀,夏朝灭亡。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 - 公元前1046年】 殷朝 商朝建立后,国都进行了多次迁移,直到商朝的第十九位君主盘庚,将国都迁移至殷(今河南安阳),国都才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或。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叫做帝辛,又称纣王,此人喜欢杀人喝酒淫乐,终于引起天下人的不满。商朝册封为西伯的姬昌(也就是周文王)带领周国不断扩充实力,他死后儿子姬发继承了王位(史称周武王),大约在公元前1046年击败了殷纣王,成立了周王朝。 【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 - 公元前771年】 封建 周朝是我国一个很重要的历史阶段,它的很多制度都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一是分封制,既周王室把一些疆域分封给诸侯,诸侯及其后代按时向周王室进贡以完成义务,这就是“”二字的原始含义;二是宗法制,规定了宗庙制度、族墓制度、姓氏名字制度、婚姻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等;三是礼乐制,通过举行各种礼来统治人民和巩固贵族内部关系。 当然,封建朝代总有衰亡的时候,在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一个叫做犬戎的蛮夷部落杀死,一些诸侯国于是立周幽王儿子为周平王。由于周朝的国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离各蛮夷部落太近,且周朝也没什么力量守护国都,周平王将国都转移到了镐京东南方的洛邑(今河南洛阳)。因此,人们将周文王到周幽王的时期称为西周,将周平王东迁以后的时期称为东周。 【东周及春秋战国】 【东周:公元前770年 - 公元前256年】 【春秋:公元前770年 - 公元前476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周平王东迁后,周朝的国力再也无法约束各诸侯国,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此时百国并立,进入了以兼并和争霸为主题的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五霸 为什么叫春秋这个名称呢?是因为鲁国史官撰写的《春秋》记录历史的年代与客观历史阶段相符,于是大家就把这一段时期称为春秋。春秋时期先后有五位国君成为诸侯公认的盟主,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史称“”。至公元前476年,也就是周敬王四十四年,各诸侯国的兼并已达到顶峰,小诸侯国基本已不复存在,历史上的春秋时期也就以此为终点。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二十四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之,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次。 战国七雄 经过春秋时期的兼并,战国初期有齐、楚、晋、越四国实力最强,还有十几个小国。后来越国因为战争和内乱逐渐衰弱,晋国则被其士大夫赵氏、韩氏、魏氏三家瓜分,燕国和秦国慢慢崛起,于是在战国中期形成了以秦、楚、齐、燕、赵、魏、韩为的格局。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秦国最终统一了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东周在公元前256年就被秦灭国,而秦国统一天下是在公元前221年,此时才算作战国时期结束。 【秦朝:公元前221年 - 公元前207年】 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自春秋战国500多年以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之前,“中国”只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而秦朝则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秦朝国祚虽短,却统一了钱币、文字、衡量尺度、土地、行政等一系列制度或标准,对中华文化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始皇死后,他的儿子胡亥即位,是为二世皇帝。 破釜沉舟 秦二世奢侈残暴,人民水深火热,最终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各路人马纷纷响应,于是中国又乱了起来。后来经过角逐,只剩下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争夺天下,这段历史大家应该耳熟能详。“”、“”、“”、“”、“”等故事均出自这段时期。而最终刘邦在公元前202年称帝,建立汉朝。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汉朝最初定都为洛阳,后来长安经过修整,汉高祖刘邦又迁都长安。而为了区别于两百多年后刘秀重新统一国家沿用汉这个国号,历史上将刘邦建立的汉叫做西汉,将刘秀建立的汉叫做东汉。现在我们先说西汉。西汉实际上起始年份是公元前206年,从刘邦封王算起。 文景之治 西汉初期一直坚持无为而治,恢复国力。尤其是汉文帝至汉景帝时期轻徭薄赋、减少刑罚,国力显著增强,史称“”。汉武帝则凭借数十年积蓄的国力,开疆扩土,建立了震古烁今的伟业。除武功外,汉武帝在文治上采取了“”的方式,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远击匈奴的威名仍然流传至今,让人膜拜。 后来汉朝国力衰退,汉哀帝死后,外戚王莽任大司马专政,并于公元8年即天子位,改国号叫“新”,西汉于是宣告灭亡。 【新朝:公元8年 - 23年】 赤眉 王莽此人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他即位后,对政治和经济制度采取了一系列变革,但他的变革,如把官名全部修改,定货币为六大类二十八品,花样繁多,反倒增加了国家和人民的负担,同时王莽还和匈奴等开展,国力虚耗,之后国内又连年发生旱灾和蝗灾,天时、人和都已不再。于是爆发了“”、“”为首的各路起义军。公元23年,汉室支裔刘玄被大家拥立为帝,改元更始,一路攻入长安,王莽被杀,新朝结束。 【更始:公元23年 - 25年】 更始帝刘玄御众无方,政治紊乱,百姓反倒想念王莽。当初跟着刘玄一起起兵的还有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之后刘秀,刘秀为人宽厚,深得民心,更始对他也有了猜疑。刘秀收拢势力后也开始独立,于25年称帝,仍以汉为国号,是为光武帝。同年,更始帝被赤眉所杀。光武帝趁机攻下洛阳,并定都于此,史称“东汉”或“后汉”,以区别于建都长安的“西汉”或“前汉”。 【东汉:公元25年 - 220年】 明章之治 刘秀称帝后,整个中国包括赤眉军在内还有若干割据势力,刘秀花了十三年才完全统一了国家。光武帝对政治制度与西汉时期并无太大变革,主要是安定民生、发展经济,后来汉明帝、汉章帝也继承了光武遗教,大力发展民生,是东汉的鼎盛时期,史称“”,在此期间,东汉对外如窦固伐北匈奴,班超出使西域等,也都是历史上的大事。 到了桓帝、灵帝,他们昏庸无道、横征暴敛、卖官鬻爵,农民在多重残酷压榨下不堪重负,终于在公元184年爆发黄巾之乱,各路军阀趁机拥兵自重,《三国演义》的故事就从这时开始。经过一系列的角逐,曹操于196年成为汉朝的大将军,挟汉献帝以令诸侯。但曹操在世时一直未称帝,直到220年曹丕即魏王位后,汉献帝“禅位”,于是曹丕称帝,是为魏文帝,东汉正式灭亡。 【三国:公元220年 - 280年】 【曹魏:公元220年 - 265年】 【蜀汉:公元221年 - 263年】 【东吴:公元229年 - 280年】 这里曹魏、蜀汉、东吴都是后世的称号,称曹魏是为了区别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东魏和西魏,称蜀汉是为了区别于西汉和东汉,称东吴是因为吴国位于魏、汉之东。实际上,三国在220年以前已经形成,但在历史上仍然属于东汉时期,所以三国的起始时间以君主称帝算起。那东吴君主孙权称帝为什么远远晚于曹魏和蜀汉呢?这是因为孙权在221年为了全力应对刘备因关羽死而伐吴的情况下,向魏国称臣,被魏封为吴王,直到229年时机成熟才称帝。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蜀汉在263年被曹魏所灭,而曹魏和东吴却不是对方所亡,而都是被司马家所灭。司马懿自魏明帝死后逐渐掌握大权,司马懿死后长子司马师掌权,司马师死后其弟司马昭继续掌权,进而有“”的成语典故。在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位,曹魏灭亡,晋朝建立。这一幕让人想起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命运终究有轮回。 东吴反倒是三国中国祚最久的,直到280年才被晋武帝所灭。 三国之后就进入了两晋南北朝时期,请见我的回答: 怎么梳理两晋南北朝这段历史? - hunter jack的回答 - 知乎
|
- 上一篇:初中历史古代史知识点专题分类汇编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