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初中语文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考点讲解

http://www.newdu.com 2018-11-22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唐雎不辱使命》
    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就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非常恼怒,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死上百万人,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击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要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站起来。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重点字词
    (一)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2.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青色。
    (二)要明确
    1.唐雎不辱使命:辱没,辜负。2.请广于君:扩大,补充。3.大王加惠:给予恩惠。
    4.轻寡人与:轻视,看不起。5.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6.秦王怫然怒:愤怒。
    7.免冠徒跣:光着。8.以头抢地:以,用;抢,撞。9.天下缟素:穿丧服。10.休祲:吉祥。11.秦王色挠:屈服。12.长跪而谢之:道歉。13.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重点语句翻译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
    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译: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
    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译: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
    4.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五百里的土地呢?
    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6.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译: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
    7.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阅读理解
    1.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答: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在吞并。
    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C.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
    2.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
    答: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
    3.说说"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答:"秦王不悦"引起故事的开端,贯穿整个事件的全过程,对情节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4.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答:"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唐雎的话,意为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布衣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
    5.文中秦王、唐雎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秦王:骄横、狂暴、狡诈、阴险落架。唐雎:有胆识、正气凛然、不畏强暴、热爱祖国。
    6.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史实有什么用意?
    答: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7.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答: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8.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答: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9.作者塑造了唐雎怎样一个"士"的形象,意图是什么?
    答:形象: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意图:强调"士"对一个国家的重要作用,能"扶危持倾",能使一个国家"转危为安,运亡为存"。
    10.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
    答: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并吞安陵。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横蛮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