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初中语文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考点讲解

http://www.newdu.com 2018-11-22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支持他的人少到了极点,亲戚也会背叛他;帮助、支持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那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重点字词
    (一)通假字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二)要明确
    1.委而去之。委:放弃。去:离开。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3.多助之至:极点。
    4.天下顺之:归顺,服从。5.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巩固。以:凭借。险:险要。
    6.环而攻之:围。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威慑。之:……的。利:锐利,指强大。
    重点语句翻译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委而去之。译:弃城而逃。
    3.域民不以土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4.得道多者助,失道者寡助。
    译: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阅读理解
    1.本文的论点?答: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
    答:"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
    3.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呢?
    答:本篇主要是谈政治,是借战争谈政治。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这样才能"多助",众人才会归顺,而"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4.本篇在论证方面的特点是什么?
    答:本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再分别设例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再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