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初中语文文言文《曹刿论战》考点讲解

http://www.newdu.com 2018-11-22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曹刿论战》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廷去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鲁庄公说:"衣食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将实情报上。"曹刿说:"这点小信用,难以令神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很清楚,但一定要根据实情处理。"曹刿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一起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他们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打算击鼓进军,曹刿说:"不行。"齐军擂过三次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他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瞭望齐军,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道:"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消失。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士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国是大国,难以估计,怕有埋伏在那里。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重点字词
    (一)通假字
    1.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
    (二)要明确
    1.齐师伐我:攻打。2.肉食者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3.又何间焉:参与。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作:振作。再:第二次。衰:衰减。竭:消失。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指猪.牛.羊等。加:虚报。信:实情。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孚:让……信服。弗:不。福:赐福,保佑。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案件。虽:即使。察:明察。以:根据。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凭借。9.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
    10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测:估计。伏:埋伏。11.公将鼓之:击鼓进军。
    13.彼竭我盈:旺盛。14.望其旗靡:倒下。15.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重点语句翻译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译:小恩小惠,还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明是不会保佑你的。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勇气就没有了。
    3.夫战,勇气也。译:作战,靠的是勇气。
    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这是尽了本职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去打一仗。如果作战请让我跟随你去。
    5..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译: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译: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7.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将实情报上。
    理解性默写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认为三鼓之后才能作战的理由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本文的成语是什么:一鼓作气。
    5.曹刿认为对于作战而言最重要的的是:夫战,勇气也。
    阅读理解
    1."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答:"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3.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答:彼竭我盈。辙乱旗靡。
    4.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答: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5.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答:战前:鲁:浅陋,曹:有远谋;战时:鲁: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实地调查,抓准时机;战后:鲁:茫然不知,曹;细说原委。好处: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6.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答: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7.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①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8.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答: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9.选文阐明了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所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是什么?请再举出一个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答:所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成皋之战、昆阳之战。
    10..学习这篇文章之后,你能从曹刿或鲁庄公身上获得什么启示或明白什么道理?(结合文章说理由)
    明确:从曹刿身上获得启示:可从远见.爱国.责任感等方面说;从鲁庄公身上获得启示主要是从纳谏.领导与人民的关系方面说。
    11.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明确:本题是开放题,可从"有功""无能"或"兼而有之"三个角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可。从"有功"方面答: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也可从"无能"方面答: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可以把"有功""无能"结合起来答。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