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丽。有天早晨,他穿戴好衣服,照着镜子,问他的妻子:"我同城北的徐公比,哪个更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更美?"妾说:"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与他坐着聊天,他问客人:"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晚上躺着想这件事,心想:"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哪!"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重点字词 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讽谏。纳:接受。2.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高。有:又。 3.朝服衣冠,窥镜。朝:早晨。服:穿戴。窥:照。4.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明日:第二天。孰:仔细。6.期年:满一年。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当面指责。8.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又一次。 9.时时而间进.时时:不时,有时候。间:偶然。进:进谏。 1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认为······美。私:偏爱。 11.谤讥于市朝。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谏。市朝:公共场所。 重点语句翻译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译: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徐公何能及君也?译: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译: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译: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给予上等奖赏。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传到我的耳中来的,给予下等奖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理解性默写 1.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前提是: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2.表现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3.邹忌与徐公比美时不自信的原因是: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4.邹忌从妻妾客人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5.邹忌推断出齐威王受蒙蔽的句子是: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6.齐威王采取的纳谏措施是: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7.威王"广开言路"后出现了"门庭若市"(成语)的局面,而"无可进者"后,会出现"门可罗雀"(成语)的场景。 阅读理解 1.本文的标题应该如何理解? 答:这是个兼语结构。邹忌用巧妙设喻的方式委婉劝谏齐威王,齐威王从谏如流,积极采纳他的建议,实现了齐国的大治。 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答: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3.邹忌是在什么情况下"讽"齐王的? 答:由一件家庭琐事引起联想,然后围绕这件家庭琐事展开思考并提问。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答: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5.邹忌是怎样把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联系起来的? 答:邹忌把妻、妾、客比齐王的嫔妃、群臣及其他诸侯国;把自己与徐公谁美的事比齐王治理国家之事;把自己所受的蒙蔽比齐王所受的蒙蔽。 6.邹忌进谏时说到"王之蔽甚矣"就戛然而止,有什么好处? 答:齐威王是个聪明有为的君主,只要认识到自己受了蒙蔽,就会很清楚下一步该怎么办,所以不需说多余的话。 7.请你谈一谈比喻说理有什么好处? 答:能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 8.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根据是什么?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答:根据是:勇气。此举说明齐威王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9.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 答:说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10.讽谏的结果如何? 答: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11.齐威王是怎样对待邹忌的进谏的? 答:首先肯定"善","乃下令"完全采纳了邹忌的建议。 12.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却各不相同,请举例说明。想想,如果想劝谏成功需要什么条件。 答:历史上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魏征等劝谏唐太宗而有"贞观之治";曹刿劝谏鲁庄公而大获全胜;邹忌劝谏齐威王而齐国大治。历史上进谏难,纳谏尤难的反面事例:商朝的大臣比干,他力谏商纣王不要虐待人民,被纣王剖心而死;春秋时吴国的大臣伍子胥,他劝吴王夫差杀死越王勾践,以免后患,吴王不听,他坚决同吴王争论,最后被迫自杀;屈原劝谏楚怀王连齐抗秦而被放逐;蹇叔劝谏秦穆公不要出兵伐郑而被嘲讽羞辱。如果想要劝谏成功,不仅需要臣子以国家为己任,敢于进谏,还需要臣子善于进谏,有高超的语言技巧,委婉说理;更需要君主有容忍之量,从谏如流。 13.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答: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14.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参考:示例1: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 示例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 15.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答: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 16."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答:体现了本文语言精练的特点。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他的矜持和尊贵。 17.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18.什么是"设喻"和"类比"论证? 答:"设喻"是指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类比"是一种根据两个同类事物某种属性的相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方式。类比推理是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其结论不是必然性的。两个同类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越多,推出的结论就越可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