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怎样进行阅读分析 阅读分析能力与写作能力是同等重要的语文能力,在考试及生活中有重要的地位,同学们应下大力气培养自己的这方面能力。 在阅读中无论理解什么,包括词语、句子、段落等均应把握一个原则:不能脱离文章的中心,真正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字,句不离篇”,下面从几个方面说一下阅读的方法: (一)阅读中怎样理解词语。 1.理解词语的活用。例如,“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选自《春》)“抖擞”原为形容词,现作动词用,意为“振作”。再如,“老杨同志有些不耐烦,便道:‘你们忙得很,等一会闲了再说吧’!”(选自《老杨同志》)。“忙”表面上是工作忙,实际上是不务正业,而且没完没了。 2?领会反语。例如,“也有解散辫子盘在头上的……实在_学极了”。“标致”一词原指外貌、姿态美丽(多用于女子)在此是反语,实际上是讽刺那些清朝留学生,说他们难看,丑陋的意思。(选自《藤野先生》)。 3.词义的范围。例如,a.“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最后一课》)b.我们谈的“俭以养德”,在当今社会主义印?,也是美德。(《俭以养德》)。C.战国印作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选自《谈骨气》)以上“时间”、“时期”、“时代”三个词的词义范围是不同的。 4.词义的轻重。例如,在这次参加考试的二百多名考生中,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女生,初试成绩十分……“优异”和“优良”等词存在词义上的轻重。 5.词语的感情色彩。例如,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发生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以上“卑劣“、“无耻”、“偷偷摸摸”等词语带有强烈的感表色彩:对敌人的痛恨。 6.明确指代。指代的内容一般在代词的前边例如,劳动以后的收获愉快的,是任何物质享受都不能比拟的;少数指代的内容在代词的后面。例如,鲁迅深刻的领悟到这一真理:工作容易被安逸的生活所累。 (二)阅读中怎样理解句子。 1.抓住句子的主干。例如,赵州桥高度的技术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水平和价值显示智慧和力量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2.把握词序领会句子。例如,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这两个词语是不能颠倒的。 3.不同说法。例如,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该句为双重否定句,语气上自然比肯定句强烈。 4.不同的语气。正确地区分感叹句、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 5.理解句子内部的含义。正确区分句子的本义和广义,句子的正面和反面义,句子的明言和隐义。 6.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 7.领会句子的心理活动。 8.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 (三)阅读中怎样理解结构。无论怎样的结构,都离不开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 划分层次应着眼于全文。分析文章各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把苹罕苹寧寧f、寧苹的段划在一起。 注意过渡性的句子和段落,它们往往是层次的划分处。划分结构层次时也可根据文章的结构特点来划,常见的有如下情况: A、总—分—总B、总—分 C、分—总 D、总与分反复 (四)阅读中怎样概括f寧和宁+意思。 1.找中心句法。能概括语段中心意义的句子叫中心句,中心句大多出现于开头、结尾。 2.综合概括法。如果段中的几层意思有主次之争,可以采用摘要法,选取主要的,略去次要的。如果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并列的,那就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段中几层意思是层层深人的,那就摘取最后归纳的意思。 概括文章的内容,要善 于透过表面现象,揭示本质,既不要无限拔高,也不要留于表面。 总之,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阅读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进行更合理的阅读,在阅读中注意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尽量将文章的内容考虑全,尽量用更准确的语句表达意思,努力做到准确。 说到底语文学习就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是积累,一方面是输出,二者相辅相承,只有语文能力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输出的才有价值;同样,输出能促进积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