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2014中考语文作文复习素材:照应(3)

http://www.newdu.com 2018-11-23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评析】
    文章以青橄榄起笔,又以青橄榄收束,
    首尾照应之妙自不待言。在具体内容上前后照应也十分周密。文中第二、三段内都依次写"我"的学步,吃菜,晨跑……具体反映了"我"对同一事件截然不同的感受,从而为最后点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如此严谨的结构正反映了作者构思的缜密,表达的认真。
    【写作训练】
    请以《碰钉记》为题目,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注意文章前后的照应,600字左右。
    【思路点拨】
    该题目可写的内容很多,涉及社会、家庭、学校等方方面面。可写参加社会实践的经历,如卖报、到餐厅打工、当小记者采访、搞社会调查等;也可写在家里的经历,如做饭、洗衣、帮助邻居等;还可写在学校的经历,如演讲、做广播员、组织演出、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等。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掌握材料最多的内容去写。这一训练的要点是三种形式的照应兼顾,前面提到的问题,后面要有着落,后面要说的内容,前面先有交代。从而使文章前后贯通,结构完整。
    名家精讲
    一、题文照应
    以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为例。
    开篇点题:"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篇中点题:车站送别中写道"……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当父亲与儿子告别之后,文章写道"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篇末点题:"在晶莹的泪光中,我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文章首段开篇点题,使一种浓重的低沉的感情气氛笼罩了全文。行文中的两次点题,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从身形、穿着、动作几个方面作了细致具体的描绘,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写父子的离情别绪,感人泪下。文章篇末点题,"我"读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出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开头照应。这样,文章标题的含义就十分明显了:"背影"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背影"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挚爱,"背影"是父亲留给儿子最深刻的印象。
    二、前后照应
    茹志鹃在《百合花》一文中描写了通讯员的被门钩撕破的衣服,这一细节描写,前后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我""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就让他走";第二次是新媳妇在包扎所看见受重伤的通讯员躺在担架上,"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在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第三次是新媳妇侧身坐在牺牲了的通讯员旁边,"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细细地、密密地缝着"。这些呼应的运用,使文章里人物思想感情起伏跌宕,栩栩如生,读后让人回味无穷。
    又如鲁迅《故乡》中写中年闰土的到来,便照应了"我"刚回乡进家时母亲说的一段话:"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如果没有这段交代,而后面写闰土的到来,就太突然了,失去了照应。
    再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最后写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这里提到的"三拳"照应了前文打在鼻子上的一拳,打在眼眶眉梢的一拳,打在太阳穴上的一拳。
    三、首尾照应
    写文章必须时时注意文章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使结尾照应开头。《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头写道:"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结尾处有:"……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这篇文章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来表达主题,开头作者从切身的感受中提出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问题,结尾部分,以议论抒情的形式作结,把志愿军战士奋不顾身的战斗同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指出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文章首尾呼应,突出了主题。
    又如杨朔的《荔枝蜜》,开头写道:"花鸟鱼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结尾写道:"这天夜里,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开头实,结尾虚,开头抑,结尾扬,首尾相互照应,将文章的意义推向了更高的层次,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