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1:理解自己生命来自父母,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 为什么要感报答父母? 答:1)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 2)父母使家成为我们的情感栖息地、物质生活的后盾、安全健康的保障,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 3)母爱如水,父爱如山。 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答:1)孝敬父母既是道德义务,也是法律义务。 2)孝敬父母,对父母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 3)孝敬父母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上。 4)孝敬父母不是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 考点32:懂得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诚实的含义? 答:“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 为什么要诚实守信? 答:1)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2)我们为人处世、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失信与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 3)为人诚实,严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 4)实实在在做事,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成功的保证。 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 答:1)言而有信,一诺千金;对人守信,对事负责。践约守信,实实在在做事。 2)坚持实事求是;发生利益冲突时,站在多数人的一边;站在长远利益一边;情与法冲突时,站在法律的一边。 3)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诚信的正确选择。①在对人诚信和尊重他人隐私相矛盾,要结合具体情况,坚持原则,权衡利弊,按照实际情况妥善处理。②在不是出于个人私利,而恰是为维护对方的利益需要时,善意的谎言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考点33:懂得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答: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及实质是什么? 答:内涵: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在谋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和发展。 实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怎样做到换位思考? 答:1)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2)欣赏和理解他人。3)遇事能替别人着想,能够体谅别人的处境。4)理解别人的痛苦,以温暖的态度和方式分担别人的不幸。 考点34:理解人在人格和法律上是平等的。 人与人之间的地位怎样? 答:(1)人生而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上的平等。(2)在人格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意识的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不容轻视。(3)在法律地位上,我们每个人都平等地享受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 怎样做到平等待人? 答:1)要平等对待你我他。①平等对待差异②平等对待弱势群体。 2)学会尊重他人。要求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