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中考语文文言文判断句

http://www.newdu.com 2018-11-23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中考语文文言文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2、句末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方柯,天才也。"(方柯是天才)
    3、用"者"表判断
    "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是中国人)
    4、用"为"表判断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不能说是设法生财)
    5、用"乃"表判断
    "是乃狼也。"(这是狼)
    "电脑乃高科技用具。"(电脑是高科技用具)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夫战,勇气也。(《曹判论战》)
    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
    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刘豫州王室之胄。(同上)
    2省略现象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很多省略现象,古代汉语中更为多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例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
    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左传o曹判论战》)
    2.省略谓语。与现代汉语比较,文言中谓语的省略较多见。例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同上)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省略宾语。有动词宾语的省略。例如: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司马迁《陈涉世家》)
    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沈括《活板》)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司马迁《鸿门宴》)
    有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
    竖子不足与()谋。(同上)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4.省略介词。文言中介词"于"也常常省略。例如: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苏轼《石钟山记》)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张博《五人墓碑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