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物理 > 综合辅导 >

[物理]2005上海中考物理试卷解析

http://www.newdu.com 2018-11-23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通过对中考考生的解题的折射,可以看出目前学生学习物理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反映在: 
    有些学生对物理概念还较模糊,理解不清晰,造成失分。 
    例如填空题的第4小题,它的标准答案应是“热传递”。但有不少同学却填写了“热传导、热辐射”以及“惯性、温度、升高温度”等答案。说明部分同学对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没有真正理解。又例如填空题的第9小题第一空标准答案是“电能(表)”,但有不少同学却回答成了“电表、测电表、电流表、电压表、计电表、电量表等”。还如A组第23题,考核功率概念。很多学生由于对功率的物理意义没有真正理解,在比较两台不同功率的机器都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做功情况时,出现了错误,选“A"(即功率大的机器做功多)的学生较多。学生的这些错误反映出一些老师在物理概念教学中,不太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太重视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概念的物理意义,而要设置一系列的支撑点。而是采用简单的下定义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处在机械记忆的学习状态,教学效果低下。 
    学生的知识面较窄。 
    第10小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题目要求“写出除爱因斯坦以外的另一位科学家及其在物理学中的主要贡献”。有的学生在写科学家的名字时居然写成了“马德堡”,还有的同学将科学家与他的主要贡献没有对应起来,如物理学家填“奥斯特”,主要贡献填“地磁场”;又如物理学家填成了“托里拆利”,主要贡献填成了“大气压的存在”等。这说明了部分学生对重要的物理规律的来龙去脉了解得不够彻底。
    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是较弱。 
    一般讲,每次的考试都有一些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试题,尤其是中考题。对于这些试题,很多学生都感到缺少解题的思路,心里感到害怕,往往是忙乱中出错。第11小题的动态电路分析题,这是一道考核学生电路动态分析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综合题,要经过对图表的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结论。虽然教师在这方面功夫下了不少,但反映出来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该题的标准答案应该是电流表的读数随着电阻的变小而“变大”,但有的同学却填写成了“变小、不变”;电压表应并联ab两点间,却填成了“bc、ac”两点间。这就说明了学生对串联电路的规律理解还不够深刻,有的甚至是瞎猜,老师的训练还没有转化为学生的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又例如实验题第20小题,该题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题,也是整张试卷得分率最低的试题之一。最后两空的得分率还不到0.1。通过分析试卷,学生的错误答案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类:(1)是完全没有思路,乱写一气或干脆不写,如“焦距相等,物距与相距成反比”,“不同凸透镜,当物体距相同说,1/u”保持不变等;(2)不动脑子,照搬照套。竟将小题1、2的结论搬到了综合分析的第三小题。(3)有一定的思路,但进一步分析目标不正确,分析成了物距、像距的乘积和比值的问题。如有的同学写成了“表一、表二,在焦距相同的条件下,物距和像距的比值(乘积)一定;表一和表二,在焦距不相同的条件下,物距与像距的比值(乘积)不一定”等。(4)学生的分析已经比较到位,写出了“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其物距的倒数与像距的倒数之和不同”的结论,仅因为没有进一步分析出倒数之和与焦距大小的关系而失分,十分可惜。
    对于A组24小题的电路故障分析题,作为教师肯定是作为重点复习,反复训练的。但是它的得分率还是比较低,其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对电流定律的理解不够,对电压表、电流表示数的比值的物理意义不理解。所以关于电学的教学,依然要进一步引起重视和不断的研究。
    B组24小题反映了二期课改的特点,它的得分率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识图能力不强,即S-t图像中的点、线的物理意义不明确,应该在新教材教学中关注图象在物理意义上的教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